作者:《新周刊》主编 日期:2018-11-20 09:44:38
李海鹏的身份并不是作为《南方周末》的高级记者记,或者《diyi财经周刊》的专栏名家,或者《gq》的专题总监而被大家记住的,他被人尊敬和认识,是因为他近乎天真的对自由的执着,对伟大社会成形的关注及焦心。抽丝剥茧的分析,吹毛断发的文字,掷地成声的观点,恣肆放达的叙述,这些都注满了李海鹏的所有文章,其间到处安放着才情、思想、和对自由美好世界的向往,以至于除此之外,他几乎一无所有了。
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佛祖在一号线
一人一副眼镜,看世界;一人一种态度,说出自己对世界的认知。
名人在此,变成了人名。他们脱去了公众形象的马甲,露出血肉,内心开始独白。
在这里,名声如浮云,成功学显得可笑。各人被当代社会情境所激发的思考和选择,才真正与公众心意相通。
多位当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透过《新周刊》和朱慧憬等采访者,向读者打开。你可以看到他们如何困惑、折腾、反思、坚持、狡辩、偏执,也可以看到他们如何自恋、自律、自我暗示、自圆其说、自我解嘲、自我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