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彗修 日期:2018-11-20 10:24:58
《孩子的心理学》:注意力不集中、不去幼儿园、任性、不吃饭、总打架……为什么会这样?怎么办才好?透彻分析鲜活的育儿事例,为不会表达的孩子说出心里话,为家长提供生动而有效的解决方案每天读一点就管用的学龄前儿童心理书。无法理解孩子的想法时,想找个翻译吗?每到晚饭时间,妈妈就要大声喊:“回家来要先洗手换衣服,别看电视了,准备一会儿吃晚饭吧!”但不论说多少遍,孩子还是坐在电视机前一动不动,直到生气了的妈妈跑过来打屁股,孩子哇哇大哭……好好跟孩子说话也不听,打骂孩子也没有效果,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孩子其实想说……妈妈我就想看这个动画,过了这个时间就会结束。不要看电视、换衣服、洗脸、准备吃饭……次让我做的事情太多,不知道从哪个开始,还是看电视吗为什么会这样?孩子只会投入到眼前有趣的事情中。妈妈说什么孩子都只是习惯性地应答,并没有想做的意识。孩子对自己该做的事情缺乏责任感。怎么办才好?刺激孩子的视觉和听觉,吸引他zui大的注意力。“分针走到6的时候要做完”,明确时间限制孩子在完成限定任务后会增强成就感和责任感。孩子完成该做的事情后,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不要这么说“你没听到我说的话吗?要说多少遍才听得见啊?你是不想听妈妈话了吧?”要这么说看着孩子的眼睛说:“妈妈知道你现在想看电视,但是5分钟后我们就吃饭了,所以现在先去洗洗手吧。”理解孩子的心情,明确告诉孩子该做的事情。
小时候经历的事其实很重要,它往往会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走向。我们不仅要从表面思考那些小时候经历过的事情,还要思考它会在孩子心中搭建起怎样的“心灵架构”。
什么是“心灵架构”?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心灵架构”就是我们在经历某些事情时,随之产生的无数思考和情感。事情过去后,我们往往会把自己放在这种架构中进行判断和评价。“我是个不错的人”,这种评价能增强自信心;“我做的事情为什么都这样糟”,这种判断会让人心生颓废。
由此可见,“心灵架构”会对人生产生多么大的影响。
如果家长理解孩子,能帮助他们搭建起正确的“心灵架构”,那么孩子的心里就会产生很多正面的东西。
但是,正确理解孩子的心情,进行有效沟通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有时我们连自己的内心想法都捉摸不透,更何况是去揣摩孩子的想法了。
正是为了帮助家长能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我们撰写了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