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敬伯 日期:2017-04-19 20:18:10
本书收录我国著名财政学家崔敬伯(1897-1988)先生文章有关财政、税政方面的译作、论文、评论等作品400多篇,写就、发表于20世纪30—80年代,民国时期的约占80%。国内首次编辑出版,基本涵盖了作者一生中的重要作品,是一份经典性的财税文献之作。书后附有一份精心编制的中外人名、专有名词中外文索引文件,以及数百部参考文献(外文为主)。
吴敬琏先生亲子为本书写序。
崔敬伯(1897-1988),1927年留学日本东京大学,1930年留学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1934年加入国立北平研究院(中科院前身),任院长秘书及财政主任。先后任燕京大学、北平大学、中法大学、中央大学、南京金陵大学,中央政治大学、湖南大学、北京大学(解放后)、中央财经大学等教授或兼任教授。
1937年应蒋介石之邀,参加首届庐山座谈会,在100位知名人士中,做主题发言。1937年抗战爆发, 直接参与起草中国第一部《所得税法》,官至国民党直接税署副署长。
1948年和北平研究院史学组陈寅恪、文学组胡适一同评为北平研究院首届学术会议会员(解放后称学部委员,1994年后科学类称院士)。
1948年辞去国民党直接税署副署长,以河北读书人身份(3000名各界人士联名推荐)参加全民直接选举,竞选民国立法院立法委员(当年4.61亿人口,选出759名代表,合60万选民选出一位)5月当选,10月辞职。应我党早期创始人李达邀请,赴湖南教书。
建国初,是新中国最早任命的12名财经干部之一(中财委主任陈云、副主任薄一波和7名秘书,1名人行行长,2名税务局长即李予昂、崔敬伯),参与制定了《全国税政实施要则》,确定14个税种,创建新中国税制体系。
1955-1958年,同时兼任中央财政干部学校副校长,同时兼任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1960年与王子英先生在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首次开设“中国财政史”课程,并写出讲义。1963年,完成了《中国财政史》第二稿。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被剥夺了工作权利,身心遭到严重摧残,从1979年6月起,他担任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顾问、中国财政学会第1-3届理事会理事或顾问、中国税务学会顾问,1988年5月27日病逝,终年92岁。
早年受过日本大内兵卫,英国拉斯基、达尔顿,美国塞利格曼等财政经济学名家的真传,又有着扎实的国学根底,再加上后天的精诚努力,崔敬伯学贯中西而又融会贯通,其无论是文采、学问、素养、德行都堪称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