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东勋 日期:2018-11-21 08:56:43
本书联系前苏联东欧国家经济转轨过程中,特别是实施激进的“休克疗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在国内外学者现有研究转轨经济相关问题的基础上,以转轨经济中的放松产业规制过程为研究对象,从微观产业组织角度研究放松规制的次序和动力机制,试图以此来进一步阐释中国体制转轨渐进式改革的逻辑和次序。本书构建了一个放松规制次序的产业组织动力分析框架,并以该模型为基础,以竞争性产业的彩电业和自然垄断性产业的电信业作为研究案例,对放松规制的产业组织动力机制问题进行了描述,具有积极的学术意义和实际参考价值。
中国选择渐进式改革道路,成功地走过了20余年的改革历程。学术界曾经掀起的“激进”与“渐进”之争、“市场”与“股份”之争、“产权”与“竞争”之争,在改革的实践摸索中已经有了初步的答案。用激励机制改革代替简单的私有化、竞争出效率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并在理论上得到了升华。本书从放松规制角度,进一步阐释了渐进式改革的逻辑和次序。
与成熟市场经济中的放松规制不同,转轨经济中的放松规制不仅包括自然垄断性产业,还包括竞争性产业,而且实际上是一个体制变迁的过程。在制度经济学看来,经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演化系统,遵循着非线性的演化规律,经济系统的效能依赖于各种制度规则。制度规则演化的动力来源于开放和竞争打破了制度供求的平衡,制度失衡形成了新的赢利机会,促使利益zui大化的经济人不断创新和模仿,形成系统的自组织过程。
在放松规制的制度演化中,厂商策略和产业组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倡导的提高劳动积极性,短缺经济留下的巨大供给缺口,引发了巨大的赢利机会,在国家财政投资能力限制及其导致的地方分权的促动下,诱发了乡镇企业、军工企业、三资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大举进入。但地方分权体制的过度发展造成了两个困难:投资与进入过度和退出的行政性体制壁垒。因此,供求平衡后地方分权体制成为改革的对象之一。
从产业组织的角度来看,在消费市场均一化的情况下,即使信息不对称,伯川德竞争和多厂商古诺竞争说明,竞争性产业的价格规制是无效的。在消费市场细分化以后,产品差异化要求的巨额研发投入,以及金融市场不完善造成的大企业融资成本较低,决定了产业重组和市场集中的必然结果。
自然垄断产业的技术特点常常成为规制的理由。但现实中经常存在规制失效:首先,规制者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规制失效;其次,规制者经常被产业利益集团所俘虏;再次,规制的范围实际上并没有传统上所认为的那么宽泛;再其次,技术进步大大降低了固定成本;又其次,可竞争市场理论表明,从长期来看所有的成本都是可变的,因而长期进行自然垄断的独占规制是不合理的;zui后,可以用接入和互联标准与质量检查相结合的外部契约规制,代替传统的自然垄断独占性规制。在竞争性产业趋于供求平衡以后,自然垄断产业的瓶颈约束越来越强,从而产生了自然垄断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和赢利机会,于是,类似的放松规制过程再次在自然垄断产业重演。
综上所述,在本文的框架里,渐进式改革道路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先营造竞争的市场环境,并伴以激励机制体制的相应改革,不过是放松进入规制而已,是放松规制的系统改革的diyi步;在供求平衡以后,价格规制事实上不再起任何作用,放松价格规制应运而生;随着产品市场的逐步发育和成熟,产品升级和技术竞争将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产业重组和市场集中就会要求要素市场价格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