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本涛 日期:2019-03-28 11:06:51
教育治理是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治理现代化”更是这个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但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究竟什么是“教育治理现代化”?对其内涵,其实我们仍然不是太清楚。中国教育治理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就是“文山会海”。zui近两年稍微有所好转,但这个“特色”没有根本改变。我们的各级领导都很忙,忙于开各种会议,甚至以会议落实会议。我们一年,仅仅教育部就要出台难以计数的各种文件,有的文件甚至是三令五申地反复下发,我们的教育改革也是“年年改”甚至“月月改”,如高考改革几乎年年在改,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政策出台会如此频繁?为什么我们的教育部门领导如此忙碌?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治理显得不那么“神定气闲”?的确,我们的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一个与日俱新,“苟日新、日日新”的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教育改革要如此频繁,我们的教育政策供给要如此密集。笔者以为,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教育治理理念还没有“现代化”,导致了很多治理过程中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如我们的教育体制中行政权力过于傲慢。学界对治理的一个主要理解是“分权”,但究竟怎么“分权”,是不是说教育治理分权了,就现代化了?这需要我们深入思考。拿高等教育来说,20多年前,也就是高等教育体制大改革之前,全国700多所高校就分属了70多个部委,30多个省市自治区。另外,国家人事部、财政部、发改委,甚至国土局,税务、安全部门等,这么多机构都在管我们的教育,似乎也够“分权”的了。但那样的治理可谓是九龙治水,有时又相互掣肘,办点事非常困难,几乎困住了高等学校的手脚,哪里谈得上高等教育治理的现代化呢?那么治理究竟是什么?治理主体的多元化究竟是什么样的主体,以什么样的关系来共同治理?这是亟须我们在理念上厘清的根本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