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施廷镛 日期:2021-10-27 14:06:14
★ 16开精装,2003年3月1版1印,北京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前身)出版★ 施廷镛先生长子施锐経数年努力,将施老遗稿重新进行了整理,补充了许多丛书,现共计收录1100余种★ 由目录学专家、北京图书馆研究馆员丁瑜、王树伟校定,史学家、文物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朱家溍题词★ 书后附有索引字头笔画检字、丛书书名索引、丛书著者索引等内容《中国丛书综录续编》是我国著名图书馆学专家、目录学家施廷镛先生的遗著,它的出版弥补了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中华书局 1959年出版 )和阳海清编《中国丛书广录》(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9年出版 )所收丛书的不足,并订正了上述两书著录中的一些错误,是一本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和古籍的工具书。
例言
本书总目原是按丛书性质分类编排的,如今为了便于读者检索,我们没有保留原著原貌,而是参照上海《中国丛书综录》的分类进行了调整。《续编》中95%以上的数据是来源于原著者的遗稿。为了充实本书内容,我们后人也增收了不少港、台、日本等地的资料。一、收录范围1.凡上海《中国丛书综录》或湖北《中国丛书广录》已收录的丛书资料,原则上我们不再收录。2.凡施廷鳙先生于一九八O年主编的《中国丛书目録及子目索引汇编》一书中为他人所引用的丛书数据并已注明“施目”者,我们一一予以收录。为了便于鉴别,我们在书题后加有“*”标记。3.凡《中国丛书综录》或《中国丛书广录》已收录的丛书,但在书名、作者、版本子目、谷数等方面,有一项与我们所收录的数据有差异时,我们在《中国丛书综录》已收録的书题后加有“**”标记,在《中国丛书广录》书题后加有“***”标记并予以收录。为了节省篇幅,我们就不另做说明。对于一些仅在版本方面不同的丛书,我们仅刊出版本数据,其子目等内容省略。二、组成1.为了解丛书梗概,以“丛书概述”冠诸编首,赂论丛书源流、界义、类别及参考工具书等。2.丛书分类简目:包括序号、书名、撰辑人和版本。3.丛书分类详目:汇编丛书和类编丛书。(1)汇编丛书:杂纂、辑佚、郡邑、氏族、独撰等五类。(2)类编丛书:経类、史类、子类、集类。以阿拉伯数字作为类号,各丛书书名之上列有序号井将它作为各丛书的代号。每条丛书目录包括代号、书名、撰辑人、版本、子目(含书名、卷数、著者年代、姓名等)。*后,部分丛书加有编注。4.丛书备考:将某些具有学术和硏究价値而资料欠完善的丛书列入此栏内。5.丛书书名索引:按照丛书书名首字四角号码顺序排列,后有该书书目的代号。6.丛书著者索引按照丛书著者姓氏的四角号码顺序排列,每位丛书著者所撰丛书后加有代号。7.丛书子目书名索引:按照子目书名首字四角号码顺序排列,后列有所属丛书书名的代号。8.丛书子目著者索引:按子目著者姓氏四角号码颀序排列,该著者所撰各书的书后加有所属丛书书名的代号。9.丛书子目分类索引:参考《中国丛书综录》所制定的大分类表分类,以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后列有所属丛书书名代号。对于一些分类难度较大的近代丛书子目,一般列入西洋着译类。本书原著者称“著録之书,原拟限于寓目者。嗣因其中有历年已久,今日得之不易不敢谓尙有其书,而未经寓目者,亦不敢谓必无其书。为能得到全面数据,当仍经寓目者为主,其未経寓目而见于各家书目及有关丛书之资料,择其要者注明出处,亦酌予采录,以备覆按。编制此目,原期网罗无遗,著录正确,俾能为一比较完善检査丛书之工具,奈编者见闻有限,挂漏必多,错误亦在所难免,份希读者予以补正,不胜恳切盼祷一-1980年于南京。”本书所收录的书目凡有重名者,多为一书存有多种版本,而其子目内容又各有不同。各类书名一般是以著者年代和版本出现的歴史时期组排的。隶属民国的作者均统分流至近现代而未加以标明。一书凡著者短缺或版本不详时,均编排在其所属书目之后。编者注原是本书著者编撰时所收集到的题识资料,由于有的内容篇幅较长,我们只得摘其简要部分刊出。欲知详细介绍,可待施廷镛编着的《中国丛书综录题识》一书的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