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一辰 日期:2021-11-21 15:16:29
如果您向来对这种商业大佬博人眼球式的“PK”和“斗嘴”不感兴趣,那么这出大戏至此华丽谢幕,权当博君一笑。而如果有读者朋友深谙电商与实体零售之间的明争暗夺,那么一定会从中看出端倪。因为这场铺陈在互联网上,看上去颇有些戏谑色彩的“战争”,在其轻而易举烟消云散的背后,也许真的暗藏玄机。
从背景上来说,格力的股权结构是典型的大国企,投资形式也属于传统的制造业,丝毫看不出什么“互联网基因”;而强调网络路线的小米在文化背景层面,则更类似有全球最大零售交易平台之称的阿里巴巴。
从立场上来说,重视“线上发展”的小米,其“中国第三大电商”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而对致力于“线下专卖店模式”的格力电器而言,“传统制造业”和“实体零售业”是它的随身标签。
从形势上来说,2016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格力营收同比增长0.56%;若从2015年全年营收情况来看,则比上一年下降400亿元,这样的数据显然不大乐观。而对于4年便获得400亿美元估值的小米来说,惊人的成长速度并不能掩盖其如今扩张势头正在极速丧失的现实,2015年小米手机销量不达标的状况频出,相较2014年营收增长仅有5%。
从动机上来说,国内特有的“电商”与“实体零售”的对峙使得这场赌约的起因可能只是“线上线下的战役”里一个小小的偶然事件;至于赌约取消的动机,我们不得不怀疑这与格力小米2015年以后营收双双下滑的形势有关。
从站队上来说,王健林所代表的万达作为实体店的领军企业,支持格力似乎毫无争议;而一再强调“自家企业不具备电商基因”、坚持以后端收费为盈利模式的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选择与格力为伍无疑也说得过去;至于美的集团,从过去的以传统渠道为主到如今的迅速扩张电商业务,已经基本完成了与线上的“拥抱”,在这个时候与小米联手,绝对称得上是顺势而为。至此,我们可以黑白分明地看到“线上逻辑”与“线下思维”两个阵营的建立与联盟。
总的来说,由小米与格力一句赌约而险些引发的“血战”,简单来看,只不过是一场“线上”与“线下”的互掐、“电商”与“实体店”的较量;而深层次的原因,却绝非三言两语就能辩清,我们还是交予后文来谈。
对于企业创始人来说,他们顺应着这个网红时代的潮流,秉承“帅不如怪”的原则语出惊人拉帮结派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这样的例子多了,每每执着于他们一言一行、字里行间的分析难免会落人“过度解读”的俗套。特别是沾上了有关“电商”与“实体”“线上”与“线下”的探讨,就更是一笔连旁观者都看不清楚的糊涂账,岂能仅凭当局者的一时口舌之快就能分出个胜负?
可是,偏偏就有“当局者”想去蹚一蹚这浑水。
如果我们说小米与格力的赌局“典型”而“具象”,那么另一个商业赌桌上的战局则要“宏观”且“抽象”得多。
有别于前者立下赌约时一对一“单挑”的态度,后者霸气十足,大手一挥,就把战局从“单挑”上升到了“群殴”的高度。他们赌的已不再是哪家和哪家、哪年和哪月的营业额,而是整个电商领域和全体实体零售店的未来。
更有意思的是,这场基于商业格局的严肃对峙里偏偏还跑出个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煽风点火的主儿,最后甚至豪气干云地愿意承担一方的赌金,充当冤大头。这就让整桩事件变得更精彩了。
P6-8
名创优品撕掉了最后的一层纸,即零售终端价格的虚高,一是渠道的陈旧与沉重,二是品牌商对价格的贪婪控制,把这两个打掉,价格的空间就突然出现了。竞争的要点也许真的不在线上或线下,而是工厂到店铺的距离。
————吴晓波
99%淘宝商家的商业模式不是先进模式,故淘宝不是优秀业态。99%淘宝商家仅是会上网的传统商业模式而已。传统的层级批发代理制是没有未来的,即使现在紧吃着靠“杀价竞争”勉强生存的互联网零税费红利而一片叫好。当这种红利消失或者实体零售也获得这种红利,那些东西将彻底死亡,线上线下皆无未来。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
21天回款,卖不卖得掉跟供应商无关,不要有任何库存压力,就专心做一件事————保证品质的情况下做到低价。
————叶国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