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晓东 日期:2022-07-20 20:26:54
中国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wt0以后.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生产贸易体系,外贸依存度显著提升,贸易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本书以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为研究对象(未包括港澳台地区),除个别章节外,研究时间界限为2001~2012年,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中国商品出口市场结构的状况和演进过程;二是中国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变动情况:三是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因素以及变动趋势;四是中国出l3商品结构的优化程度.研究商品出口所带来的增加值收益。
实证研究结果显示,21世纪以来中国出口商品总体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出口hh指数逐步上升,出口产品的集中度有所提升。初级产品的出口金额比重逐步下降,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金额比重上升.如今中国已经是典型的工业出l:7大国。分行业看,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出口规模中的比重*大,但出l3增速相对*慢。资本密集型产业曲口规模比重*小,但出口增速相对*快。我国处于比较劣势地位的出口产品集中在初级产品、部分化学产品及高技术产品,处于比较优势地位的出口产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及部分高技术产品。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呈现缓慢回落态势,但劳动密集型产品仍是我国出口比较优势*为显著的类别。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有所上升,但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竞争中仍难以占据优势。以金融危机为标志,我国的商品出口竞争优势出现了“拐点”,无论是居于比较优势地位的纺织品.还是处于发展阶段的高新技术产品,竞争优势指数的改善都有所迟滞。
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与要素禀赋、教育科技水平、汇率等因素密切相关。对于我国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结构而言,人口抚养比、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人民币汇率等变量具有较为显著的解释意义。从发展趋势看,未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将继续发生变动,到2030年,我国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很可能继续上升,常规情形下该比重将达到64.4%.激进和保守情形下分别可能达到57.1%和71.9%。
中国单位出口中增加值含量较低,特别是加工出口对中国增加值的拉动作用尤为微弱。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较,我国出口的增加值成分明显偏低.离贸易强国还有较大差距。但是21世纪以来,中国的出口增加值率逐步上升.出口结构趋于优化。鉴于当前加工贸易出口占比正在不断缩小,以及我国科技、资金实力的增强,未来我国出口增加值率有望继续提高。
中国应继续充分重视出口的经济增长意义,在改善结构和效益的基础上巩固外需.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发挥贸易比较优势,提升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全球竞争力,鼓励企业出口从传统的生产成本优势向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新优势转化。促进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互动,推动进口与出口的协调发展,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培育向价值链两端延伸的国际竞争优势,在巩固“中国制造”、“中国加工”地位的同时.重点推动“中国营销”和“中国创造”。完善开放型经济发展环境,统筹推进多边、双边和区域次区域合作,以坚持核心利益、交换边缘利益为原则.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争取早日在“牵一发而动全身”、具备战略意义的双边经贸谈判中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