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若愚 日期:2023-03-02 05:35:35
讲述“实业救国”的艰困历史,重构大生纱厂的破局新生。曾缔造了“南通模式”的大生纱厂,如何面对“后张骞”时代的发展困境?遭遇侵略者管控的横祸,大生纱厂能否在与外商和日军的周旋中求得生存?在沦陷区“灰色地带”中,民族企业的各阶层人员分别做出了怎样的因应?本书通过对沦陷时期大生纱厂生存史的研究,系统而全面地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地方社会的复杂面貌。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历经20世纪初期的辉煌后,于1922年后逐步陷入债台高筑的生存困局,1925年更被债权方上海银团接管,丧失自主经营权。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后,毗邻上海的南通旋遇日军空袭,大生纱厂直面战争影响。从1938年3月17日南通沦陷,至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大生纱厂度过了7年有余的沦陷时期,并且可以细化为“借德御日”“日军管理”和交换代纺三个具体阶段。沦陷时期,“抵押”给外商的战争应对措施、“灰色地带”中的政治忠诚、各阶层人员的战时生存,是贯穿大生纱厂生存发展的三个重要层面,也是其寻求生存空间的三要素。沦陷时期的大生纱厂生存史,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轴心国占领区内的独特个案,凸显沦陷区地方社会的复杂面相,更是中国近现代企业史研究的重要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