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办医者的手术刀:多元办医的超级入口


作者:刘明  日期:2014-12-07 14:44:31



当前,医疗与健康服务投资需求强劲,几千亿资金云集关注这个未来8万亿产值的行业。本书从准备投资医疗机构的角度出发,结合自己办医的经验与心路历程,详细介绍了大机构的医疗服务战略、投资模式,投资标的与具体项目落地以及投后管理的内容,特别剖析了未来办医行业如何基于社交化平台与大数据筛选作为核心。本书为希望进行医疗行业的投资人、医疗项目的创业者以及健康地产医疗地产等关注者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投资理念和实战经验。
  作者简介:
  刘明,现担任上海睿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作为多元办医的先行者,他与团队一起,携手办医者伙伴落地十数个社会办医项目;曾担任华润医疗公立医院改制项目负责人。作为医疗服务的创新者,他与李宇欣女士和团队一起创立了移动健康创新企业——脂斗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李玮先生和团队一起创立了移动医疗创新企业——小妹妹科技有限公司。刘明先生先后毕业于厦门大学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目录:
  第一章办医者的“医疗服务”
  第一节政策拉开了行业开放之门
  第二节医疗行业的现状与前景
  第三节疾病没那么神秘
  第四节患者没那么被动
  第五节创新没那么昂贵
  小结
  第二章战略地图·布局篇
  第一节医院全景图
  第二节医院分类图解析
  小结
  第三章四步夯实布局
  第一节社会办医的风险
  第二节如何参与全医时代
  第三节社区开发者的战略布局第一章办医者的“医疗服务”第一节政策拉开了行业开放之门第二节医疗行业的现状与前景第三节疾病没那么神秘第四节患者没那么被动第五节创新没那么昂贵小结第二章战略地图·布局篇第一节医院全景图第二节医院分类图解析小结第三章四步夯实布局第一节社会办医的风险第二节如何参与全医时代第三节社区开发者的战略布局第四节社区开发者与健康综合体第五节产业整合者的布局战略第六节金融投资者的战略布局第七节药房托管小结第四章战略地图·项目篇第一节医院等级分类图第二节医院产品图小结第五章八步落地项目第一节寻找标的第二节筛选标的第三节交易方案第四节尽职调查第五节资产审计第六节业务梳理第七节协议签订第八节注册移交小结第六章战略地图·投后篇第一节投后目标是“增量变革”第二节医疗服务生态系统图第三节口碑管理图小结第七章一些热点问题的现状和思考第一节养老的窘境第二节家族的传承第三节未来的办医推荐序一点燃未来医学市场营销管理改革的火炬李耀国庆节前夕,我收到刘明师弟送过来的《办医者的“手术刀”:多元办医的超级入口》一书的草稿,七天的假期我宅在家中,仔细阅读了两遍,感触良多。可以说,刘明大胆地捅开了目前我国医学(医疗)市场的这层“窗户纸”:在目前医学市场价值链中,品牌资产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未来,资本的介入需要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来确保市场潜力得到引爆。作为一名营销人,我要赞美刘明师弟的勇气与激情,从他的书中,我看到了他对未来我国医学市场发展的信心。我愿意与读者朋友们分享我个人对未来医学市场的看法,作为对刘明新作的支持。总体来讲,国内医学市场未来的发展潜力无限!如果没有成熟的营销管理模式,这个市场的开发就会大大落后于整个社会的需求与发展!要有成熟的营销管理模式,就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这就涉及了患者的洞察力、患者的支付能力、患者寻医就诊的满意度、医院与医生护士的合作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涉及面特别广,需要统筹的资源也非常多。如果没有系统地对支付、品牌、患者、医生等专业人士的协调管理,这个市场的潜力就是空谈。我从以下方面具体谈谈:患者洞察力在任何一个医学市场中,患者的洞察力是首位的营销驱动因素,但支付能力的大小也同时决定了患者的洞察力是否可以转换成为市场营销力。患者本人,不一定就是最终的支付者,保险、子女、退休保障等一系列支付组合可以最大地释放寻医就诊的市场潜力。比如,我父亲患糖尿病多年,靠国家医保完全可以控制血糖,但是糖尿病综合症的预防治疗,就要靠略微懂一些医学的我为他考虑了,《国家基本药物
  目录:
  》中的药品几乎帮不上忙。我每年用于我父亲糖尿病综合症的费用为2万元人民币左右。试想:如果我父亲能有商业保险的支持,他各项开支的总体支出还要大很多(老人心疼我自费为他购买副作用小的高质量药品)。如果我们能够开放保险市场,让慢性病人(遗传因素很高的人群)从刚一工作开始购买商业保险,雇主的保险与个人保险结合(最优组合),这样,到中老年时对某些疾病“品类”的寻医就诊需求就可以得到充分的满足。有了可以转换为营销动作的患者洞察力,才能进一步在品牌(医院+医生品牌)、寻医就诊上投入资源,获取合理的市场回报。任何疾病、任何病人,总体的需求要得到诊疗、服务、咨询等综合需求的解决方案。比如,目前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病症的人群很多,遗传因素对他们会有多大的影响?初期诊疗患者如何选择就诊渠道(社区、诊所、大医院等)?名医效应如何管理?医学终端(医院、诊所、社区中心、厂矿企事业医院)如何建立品牌效应下的品牌资产?这些都是未来办医者需要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思考的。没有品牌的市场,就没有生命力,社区医院、诊所、大型医院都需要持续的品牌生命力来支撑未来的发展。寻医就诊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软、硬件配合程度迅猛发展,远程诊疗、网上咨询、网上就诊、居家诊疗等成为人们的新选择,医院的差异化定位(优势)如何“延续”?未来病床多的医院会不会成为负资产多的经济实体?就诊渠道的选择肯定是未来的挑战!小病真的需要去大医院吗?什么病症(品类)、什么类型患者一定会选择品牌终端就诊、复诊?这些都需要办医者的深刻思考。如果医学渠道不断完善,诊疗技术与时俱进,医院与医生、护士、护工的专业合作,管理肯定会在创新中不断完善与改进。只有渠道、诊疗、服务等综合管理组合持续满足寻医就诊需求的增长,才能让患者得到满意的诊疗,从而建立患者就诊忠诚度,推动医学市场终端品牌的忠诚度建设,最终建立强大的品牌资产。合作、管理医生、护士、工人等与医学终端的合作模式,肯定是未来的挑战。人才的缺乏、渠道的相对集中、管理的滞后都会对未来患者是否能够对某一医学终端或者品牌的信任产生巨大影响。医疗服务无可置疑地会促进未来行业发展或者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没有对目标患者的精准分析,没有各个利益链的互动、互助,就不会形成营销价值。患者洞察力、寻医就诊、合作管理,这些是互动、互补的,三方面的完美协调最终让患者在价值点体验价值,产生就诊和服务购买。缺少任何一方,价值支撑都不会持久,都不会最终形成品牌效应。上述一切的根本都是以支付能力下的患者洞察力为出发点。未来,如果我国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逐步放开保险、医学市场的投资空间,那么营销在未来的品牌管理、患者服务、医生与护士等专业人士合作管理中会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三个方面的完美组合才能让投资创造价值。希望刘明师弟的书能够点燃未来医学市场营销管理改革的火炬,让未来中国医学市场的改革与探索有新的思维推动。祝福刘明师弟在未来的事业中充满激情、积极探索、承担责任、勇于承诺,成为中国医学市场改革的排头兵。 (本文作者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导师)推荐序二  多元办医和医院投资的先锋 李宇欣  钱钟书先生14岁就代父亲给别人的书作序,作者居然完全没看出来是个14岁的小孩子写的;他不到30岁就出版了作品《围城》,其语言绝妙至极。以前,我一直认为钱老的才华是天生的,后来看过他的传记才知道,他所有的成绩都来自于父亲从小对他的严格要求,一切源于勤奋,而非天才。这让我联想到本书的作者刘明。我经常看到他一脸无辜地看着那些你来我往的社会活动者独自灵魂出窍;也会经常遇到提起多元办医等问题的时候,他马上兴奋地抓起笔,连写带画,那感觉就像武侠片里的密林飞刀、百步穿杨;而更多的时候看到的是这个自律到无聊的人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跑步、喝茶、看书、工作,周而复始。除了越来越厚的作品和效率奇高地在全国各地投资医院以外,这样的生活,也只有刘明这样的人才能乐在其中。在我看来,可以把《办医者的“手术刀”:多元办医的超级入口》这本书当做雾霾天拨云见日的新鲜空气,一阵风刮开了“医院—医生—患者”之间那层神秘的面纱。互联网时代,什么都可以信息对称,医疗也是。我记得我们北京脂斗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还是个概念的时候,刘明激动地跟我说:“打开互联网医疗这个入口,让患者在我们的平台上得到尊重,让医疗服务不再神秘,做真正的医疗保健,宇欣,这是个伟大的事!”于是“脂斗士伟大,我们要创造它”这句话就成了我们团队的口号之一。在刘明的这本书中,医疗服务在办医过程中的重要性、影响力和执行策略是本书的核心内容。特别是对于刘明在书中提到的移动医疗、远程医疗等新型的医疗方式,业内也已开始做这些尝试。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中指出:“远程医疗服务是一方医疗机构邀请其他医疗机构,运用通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本医疗机构诊疗患者提供技术支持的医疗活动。医务人员向本医疗机构外的患者直接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应当经其执业注册的医疗机构同意,并使用医疗机构统一建立的信息平台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在我看来,远程医疗、医疗互联网化,是传统医疗的一个分支,在当今这个市场上,它们像先锋一样挥舞着“服务”的大旗,将整个医疗体系贯穿起来。这也许就是刘明说的,新技术在不断影响医疗服务业的同时,这种精神也传递了出来。标准化也好,个性化也罢,打破医院、医生、患者三方的信息不对称,需要办医者更加体系化、效率化的企业式运作方式,这也是书中提到的要借鉴互联网思维和一些传统服务性行业的地方:以患者为中心,打造极致服务和口碑,聚焦医院管理内部流程的完善,综合运用数据,打破整个医疗行业的神秘感。 (本文作者系北京脂斗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推荐序三办医者更需要实践颠覆式创新  贺平鸽 和本书作者相识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我们已有多次愉快的交流、合作。2014年是中国医疗改革火热开启之年。躁动的资本市场,往往最能反映产业趋势的温度,而本书的作者,恰是这个产业的先行者。中国医疗健康服务产业处在巨大政策红利的初期,急需先行者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我衷心希望这本书能够指引或激励更多有志之士投身其中,推动医疗新时代的变革。2013年年底,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放开准入,非禁即入”思想,犹如解除了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桎梏,下一阶段的新医改将着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鼓励社会资本办医,这已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随着众多上市公司纷纷“涉医”,资本市场对有关医院医疗的投资故事和标的的兴趣急剧升温,为此我们曾多次举办有关中国医疗服务行业的投资研讨会,并有幸特邀请本书作者刘明先生作为嘉宾,他的演讲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我们举办的第一次研讨会主要是面向二级市场专业机构的投资者,刘明先生不仅带来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有生动的案例剖析和风险提示。就在这次研讨会上,我知道了他拟出书的想法。时隔3个多月,我们又一次邀请了多家已“涉医”的上市公司高管和投资人交流办医的经验及未来趋向,在听了刘明先生的“办医者的‘手术刀’——多元办医的超级入口”的主题演讲之后,一位在医院并购方面已收获颇丰的上市公司负责人不禁感叹:自己虽摸爬滚打已久,但不知尚有如此理论支持!豁然开朗之余,当即邀请刘明先生有机会到公司实地指导。我很高兴通过我们的活动能为业内人士牵线搭桥。这一次他告知我新书即将完成,不久我就收到了书稿。一睹为快的同时,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因为中国的多元办医之路刚刚开始,而拥有成功经验的中国专业办医者目前相当匮乏,如何办医?如何理论指导实践、如何让有志办医者规避风险或少走弯路?如何使关注医疗行业的人或投资者也能理解多元办医?2010年12月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的意见》之后,作为第一批真正投身办医实践、未被困难和失败击倒,反而越挫越勇,并从实践上升至理论且继续办医和推动办医者,我想他的经验、思考和乐于分享,是弥足珍贵的。作者目前是上海睿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与团队一起执行多元办医项目,同时兼任多家实业机构的医疗战略项目带头人与执行顾问。近一年内,他志愿为办医者举办的讲座超过30场,是什么精神支持他这么做?刘明先生热衷于健身、重视生活品质、阳光而充满激情与哲思。他拥有厦门大学哲学学士学位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硕士学位,有数年医药营销经验,曾担任华润医疗公立医院项目负责人,操盘数个大型医院投资项目。我能理解一个在国内医药行业浸淫和在商界磨炼过的哲学生的追求:他看到了未来5~10年中国医疗服务行业的巨大潜力和前景,宁愿披荆斩棘投身其中,与业内人士共同探求和缔造行业未来格局。作为一位在医药行业长时间坚守的卖方分析师,我和作者一样,对行业积弊感同身受,亦十分认同,放开医疗准入、多元化办医是医改最佳路径。民营资本的加入将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与公立医院形成竞争,并进一步推动公立医院的改革,放开医疗服务的准入是改革成本最小的路径。民营资本进入医疗服务业是时代的潮流,不可阻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要说其他国家,我们回头看看20年前中国台湾地区的类似状况和其改革之路,就知希望之所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我所说的中国医疗改革高潮的快要到来,绝不是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就像刘明先生所倡导的“办医者更需要实践颠覆式创新”一样,结合自身项目操作经验与团队建设需要,书中总结提炼的创新思维无处不在。比如用服务行业类比医疗行业,使医疗服务业的属性、发展规律和遵循趋势更易被人们了解;“医院全景图”化繁为简、层层展开,可以让办医者与团队、项目方、资金方等相关人员有一个有效沟通的渠道;“医院分类解析图”通俗形象、易懂易学。均可以根据办医者的需要演变成各类实用工具。在战略布局之后,如何确定办医的模式、产品、团队、资源和机制?不同战略目标的办医者具体如何运作?书中均有探索性经验和建设性意见可供参考。前进尽管有困难,但不能停顿,倒退没有出路。相信追随第一批办医者的坚定步伐,在本书之后,我们还有机会继续期待“全医时代”办医者的精彩续集。 (本文作者系国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自序 不问成败,医为尊严 刘明 数年前,我的恩师张炜教授顶住压力把这我个“根不正,苗不红”的人收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我心存感恩。后来,我总是拽着张炜教授喝酒、聊天。期间,张教授逼我看普拉哈拉德的书,命令我去数个医院观察患者。但我这个医药老兵早已对医疗行业失去激情,每次医院之行,嘴上虽不说什么,但内心深处极不情愿;张教授的“让患者站起来”的言语也让我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我在美国西北大学继续学习和深造。在那里,我经常逛医院。一次,我在医院的走廊里看到一位白人女性失声痛哭,她身边的两个护士也都抽泣。我的第一反应是,可能这位白人女性的亲人去世了。看了一会儿,我发现情况并不是我想的那样。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走近了她们,从她们泣不成声的话语和交流中,我得知这位白人女性被确诊为乳腺癌,需要做乳房切除手术。而陪着哭的一位是主责护士,另一位是当值护士。这一充满阳光的走廊和三个哭泣的白人女性的场景,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中,时刻萦绕。我终于理解了“医生给患者的第一治疗应该是心灵上的抚慰,而不是其他”这句话的道理。此刻,我才抓住了张炜教授“让患者站起来”的初心。“患者至上”在我这里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那个走廊,是千百个让患者感到温暖的场景。三年前,张海鹏先生把我这“连PPT(幻灯片)都不会”的“菜鸟”招入初创的医疗集团,让我做项目。多元办医,犹如长海,“患者至上”是我的船绳,一直顺着我来到粤西高州市。但是项目上的一波三折让“嫁”给项目的我痛苦不堪。期间,我来到广州。有一次在出租车上,我和司机师傅聊天。他说:“前年我得病,在广州大医院看了,花了几万元,没看好;回到高州,花了不到三千元,病就好了。而且他们的服务也很好,真的不错。”听完,我心头一热,眼角湿润,是自豪,更是欣慰。出租车上的场景我反复研琢:我们身边的患者对医疗诉求并不复杂,与之对应的医疗也不应该是昂贵的。这条不昂贵的医疗之路,我坚信是未来办医的出路之一。但是需要勇气去颠覆,需要坚持去创新,这就是医疗中的“颠覆创新”。我坚信,未来真正影响和改变医疗服务行业的一定是来自传统医疗之外的有识之士和机构,包括快速消费品、商业地产、互联网等行业;也正是这些全新的办医者,成为2011年之后多元办医的主力,他们渴望寻找一条沟通桥梁,这条桥梁其实就是与团队内部、合作伙伴、产业链上下游和资本市场有一个全新医疗服务的话语体系,即立足传统、突破传统的话语体系。我写这本《办医者的“手术刀”:多元办医的超级入口》,就是为办医者的话语体系放下的第一块垫脚石。对于写这本书,我是在我的公司合伙人杨忆南女士和出版人陆新之先生的鼓励下,才下决心完成的。由于没有写作经验,加之主题比较新,最终在孕育了八个月之后才写完本书。感谢身边的师长、挚友和团队成员的全力支持。当然,书中有些内容难免存在瑕疵,还望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写作中途,我曾动摇过,甚至数次停止了这本书的进度。但经常想到“患者至上、颠覆创新、医为尊严”的办医事业的背后,还有一位位才华横溢,让我愿意和他们一起拼搏的办医者。借此机会,我鼓励一下全体办医者,虽然我们这个行业很新、很难走,却是一个伟大的行业。只有优秀的人、肯努力的人才能够对得起“办医者”这个称号,让我们互相勉励,让我们的客户和医生在医疗服务中真正地收获医疗的尊严。第一章办医者的“医疗服务”
  第一节政策拉开了行业开放之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从改革开放之初走到今天,已历经了三十多年。由20世纪90年代的“给政策不给钱”到如今的深化体制改革,中国医疗改革(以下简称医改)一直在曲折中不断地前进,期间充满了探索的艰辛,也有着可圈可点的成效。通常认为,中国的医改经历了七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医生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打破了国营医院一统天下的格局。第二个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针对医疗行业的各种乱象,包括医德、医风败坏、大处方药品、高新仪器、乱收费、药品回扣等问题,引发了“医院是不是掉到钱眼里”“政府主导还是市场化”的大讨论。随后,在第三个阶段的2000年,针对第二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指导意见出台,意见的主要目的和方向是通过医疗机构的产权改革,解决各种乱象。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又出现了改革初衷的偏离,即“卖医院”的情况。第四阶段从2006年开始,对于全国范围的“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从根源上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将症结归根于我国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差、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之后,国务院相关部门确定了“我国医改基本不成功”的基调。2007年为我国医改的第五个阶段。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将医疗行业定性为公共服务产品,之后成立了医疗体制改革小组,建立了更高层次的医改协调机制。2008年是我国医改的第六个阶段,这一年,我国的医改步入了一条快车道,医改方案也得到了国务院的通过。从2009年至今为医改的第七个阶段,也是医改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开始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以下简称6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国发〔2009〕12号)(以下简称12号文件)的出台为标志。中国医改的关键时期,面临的最大困难依然是公立医院的改革。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应该着重破除其逐利机制,增强公益性,还要避免政府资金被医疗机构和医药流程相关部门分割。单一依靠政府的投入已经无法满足医疗机构良性管理和运行的要求,同时由于缺乏相互制衡的监管机制,造成了医生和医院的被动参与。与公立医院改革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医保支付政策的变革。简单的病症若采用平均治疗费用的核算方式,势必造成部分轻度患者的过度医疗和重症患者治疗费用不够的问题。中国医面临的另一个难点是对药价的调控措施。为应对药价虚高问题而出台的相关政策,却造成了另外一种困境,如联网采购药品导致药价越拉越低,药品生产企业经营困难、负担加重等。医院的二次议价等方式也没有让患者从中享受到更多的优惠。正是为了解决以上的这些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在2009年先后出台了6号文件和12号文件,对现行的医疗体制提出了大胆的改革意见。
  ◆中国新医改元年:2009年,提出多元化办医格局
  6号文件和12号文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对社会资本办医的支持和鼓励。6号文件中对完善医疗体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规范、高效地运转提出了多元卫生投入机制,明确了“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促进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的医疗改革指导思想。12号文件中对公立医院改革同样提出了多元办医格局:“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民营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对其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落实非营利性医院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营利性医院税收政策。”与以往不同,12号文件中明确了公立医院改革的时间,即“2009年开始试点,2011年逐步推开”。6号文件和12号文件提出的多元办医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实现医疗服务普遍而且高效地供给。以此为出发点,唯有多元办医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上述难题,将非公有制引入到医疗机构之中,增加社会资金的投入,扩大医疗产业的竞争主体。在当前的现实情况下,只有打破医疗行业进入限制的壁垒和政策性歧视,才能改变医疗资源在不同级别的医疗体系和城市格局中的结构失衡。因此,政府要做的工作就是出台严格而科学的准入审批制度,为民间的资本介入打开通道。将市场机制引入到医疗产业中,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达到医疗机构、社保机构、患者之间的制衡,以此增加患者的权益。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重要作用适用于任何经济领域,包括医疗领域。既然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就必须将政府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削减,将政府职能从医院的“前方”调整到“后方”,由管理者和干预者转变为监督者和协调者。12号文件中还明确了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在医保、科研、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平等地位”,在民营医院的服务准入、监督管理上做到一视同仁。新的政策需要一个尝试和逐步完善的过程。医改之初也出现过一些不成熟的“卖光”模式。比如,辽宁海城市政府通过激进的方式将市妇幼保健院全部改为私有,被卫生部叫停;山东菏泽市将最大的五家市立医院先后卖给企业,然后终因矛盾激化而终止协议;河南新乡市试图将五家医院卖给国企华源集团,最后因注资问题不得不收回……在这一轮改革中,最为突出的模式是由改革的争议人物仇和领导的“宿迁模式”和“昆明模式”。仇和在宿迁和昆明主政期间,对多家公立医院进行了产权制改革,形成了多种办医主体,包括合伙制、股份制、独资等。利用公立医院的优势资源吸收社会资本,形成股份制是一种有效的改革方式,避免了完全“卖光”带来的巨大影响和不良后果。
  ◆58号文件是对非公有制办医机构与机制的正名
  为了进一步完善多元化办医的政策,消除执行障碍,确保社会资本的注入,2010年12月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以下简称58号文件)。58号文件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其目的是完善和落实6号文件和12号文件的优惠政策,消除阻碍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政策障碍,确保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在58号文件颁布之前,人们对于非公有制医院的评价多用“民营医院”“民营托管”“个人承包”等词汇,此类描述和定位充斥于行业与报端,使非公有制医院受到舆论上和实际上的不平等待遇。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社会资本办医遇到了各种阻碍和困难。58号文件是对非公有制办医机构与机制的正名。“社会资本办医”的言简意赅与高屋建瓴使所有已经或者即将参与多元办医的人士切身感受到了医疗行业的“新年新气象”,他们均翘首以待,摩拳擦掌。58号文件表明了国家对医疗健康服务市场的正式开放。对于医疗行业来讲,这个开放已经等了30年。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经历了蹉跎的30年。作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非公立医疗机构在改革开放之后不断发展。到2009年,这类机构数量已经占到总数的36.06%,但非公医院的床位数仅占医疗机构床位总数的5.19%。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规模一直难以扩大,原因包括准入门槛高、经营压力大、人才匮乏、监管机制欠缺等。58号文件的出台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诸多问题,使公立医疗机构和非公立医疗机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尽快形成并完善。58号文件从社会资本的准入、执业、发展等方面,明确了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为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该文件针对社会资本举办、发展医疗机构的各个环节和突出问题(机构设立、经营性质、执业范围、外资办医、税收价格政策、医保定点、用人和学术环境、设备配置等),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从58号文件的宗旨和内容可以看出,国家对于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已经有了更加客观与公正的认识,已经将社会资本对医疗机构的投入纳入了国家管理的规划之中,并鼓励其与公立医院在同样的标准和资源配置下进行合理的竞争。同时,国家提倡大型医疗集团的发展和建立,从而集中优势的医疗资源,提高办医效率,降低成本,形成品牌优势。这些都有利于社会资本进入之后医疗机构的管理和发展。
  ◆宣告多元办医的战略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医疗健康的内容及影响
  58号文件推出后,以央企为代表的大型机构纷纷响应,华润、中信等都成立了专门的医疗服务投资机构与平台,也成就了类似华润投资昆明儿童医院的经典案例。但是,由于各个省市对于文件的解决和支持力度的差异,多元办医依然处于艰难的探索阶段,直到党的十八大的召开。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第七部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明确提出了“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的主张,并且要求将公立医院改革与多元办医紧密相连。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健康的部分明确地表达了对于社会办医的支持,“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至此,国家将多元化办医提高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无论是对于普通百姓,还是办医者们都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笔者清晰地记得,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笔者正在参与一个公立医院改制的项目,党的十八大报告一出,笔者便兴奋地打印了11份,把其中关键两句用橙色荧光笔圈出并立刻向相关领导汇报。党的十八大报告成为项目宣传的一个最好的工具。
  ◆40号文件真正地推开大门:《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其影响
  尽管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后,有更多的产业机构加入到多元办医中来,但其中很多仅限于战略研讨层面,只有为数不多的机构依靠第三方项目咨询开始小型项目尝试。但是,由于缺乏配套的政策与细则,多元办医依然处于“硬啃骨头”的阶段。当时笔者独立操作的一个项目就出现了周期长、资金压力大、配套不理想等问题。面对一筹莫展的局面,作为第一批“最有办医理想”的办医者们中有很多有了转行的念头。这种艰难局面直到2013年10月14日,伴随着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40号文件)的公布才得以彻底解决。40号文件更加细化了非公有资本办医的细则,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它不仅细化了多元办医的投资主体的范围(包括“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和“中外合资、合作办医”等),而且细化了非公立医疗机构享有的政策(包括“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等)。从40号文件的内容可以看出,其中关于医疗改革的发展目标十分明确,同时涵盖了更为广泛的领域。它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使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按照目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的规模计算,未来健康服务业增速将在15%左右),打造一批具国际竞争力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同时,40号文件进一步加大了医疗服务领域的开放力度,加大了对医院、诊断检验、养老产业、商业保险、中医药保健、体检咨询、服务外包、健康信息化、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市场准入,以及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投融资引导政策、财税价格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40号文件首次公布了对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的支持细节,明确了法律法规没有命令禁入的领域,都必须向社会资本开放,并要做到一视同仁。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社保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等方面均与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40号文件提出了鼓励发展医院管理集团建立的意见,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规模化发展,大力促进连锁专科和综合性医院集团的发展。这对于目前国内的连锁医疗机构,比如爱尔眼科、复星医药、金陵药业等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机遇。40号文件还对中医药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措施,包括推动医疗机构、开设中医服务、鼓励药店中医坐诊以及开发药食同用的中药材和保健品等。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包括推动医疗机构中医服务、鼓励零售药店提供中医坐堂诊疗;开发中医保健产品,包括种植中药材及其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动中医养生保健等。这一系列举措对于发展我国的传统中医药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必将促进传统医学的大发展。如果说58号文件是刚刚开了锁,党的十八大报告则是把门打开了一道缝,那么40号文件就是彻底地推开了这扇门,给了充分地空间让一批社会资本的办医者进去。不仅如此,40号文件还引爆了多元办医的资本市场,吸引了更多的金融机构。在这种情形下,一些金融机构与办医者有效地合作,开发出了一系列的金融工具,让办医者有了更多的武器,如“流水质押贷”等。
  第二节医疗行业的现状与前景
  投资主体是否决定投资一个项目或者领域,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详细的投资分析,投资医疗行业也是如此。任何项目的成功通常都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即天时、地利、人和。如果将政府政策层面的支持作为“天时”、中国为数众多的患者作为“人和”的话,医疗行业的市场前景就可以看作“地利”。对于中国医疗行业的市场前景,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数字和比较得出结论。第一组是5%和16%。美国的医疗及健康行业从2007年起,就占到全美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的16%以上。我国的医疗及健康行业目前仅占全国GDP的5%左右。生活水平提高导致的就医差异化诉求和人口老龄化都表明,我国医疗行业的比重将有着更大的提升空间。第二组是2.83万亿元和8万亿元,这组数据指的是医疗及健康产业的支出总额。2013年,我国的医疗及健康产业的支出总额为2.83万亿元。而国务院40号文件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医疗及健康行业的规模会达到8万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这个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第三组是16%和10%。16%指的是医疗及健康行业的发展速度,按照2020年达到8万亿元人民币的规模来测算,从2013年开始,在未来七年内,我国的医疗及健康行业每年至少要保持16%的复合增长。10%是亚太经合组织发布的医疗及健康行业在GDP中所占比例,这是有数据和理论支撑的、符合发展趋势的统计结论。无论是按照国内16%的增长速度,还是从国际权威机构的10%的占比来分析,在我国,医疗及健康行业都称得上是一个朝阳行业。通过以上的三组数据,足以说明医疗行业的巨大市场前景。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做更加详细的相关分析。
  ◆医疗服务业是发展潜力最大的子行业
  目前,我国的医疗机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收入的结构失衡,即药费占比过高,服务价格占比极低,医院几乎完全靠卖药创收,此畸形发展导致医生的服务价值被明显低估。中国医院的医疗服务收入和药品收入的份额同国际上是完全不同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的卫生总费用为2.43万亿元,其中医院收入为1.65万亿元,按照药品的收入占医院收入的45%的计算,药品收入约为7400亿元,医疗服务收入约为8300亿元。而在中国,70%的药品用于医院,以此推算,药品市场应有1万亿元的产值。若按60%计算出厂价,则药品的产值会达到6000亿元。而目前医药板块的股价总市值达1.74万亿元,其中医疗服务企业的市值接近1000亿元。按照产值来看,中国的医疗服务是医药的1.38倍;而从市值分析,医疗服务却仅为医药的5%。这一点从国际对比上讲也很明显,美国医疗服务市值在美国医药行业的比例达到15%,而且是在美国药品占卫生费用仅15%的背景下(见图1-1)。







阅读提示:办医者的手术刀:多元办医的超级入口的作者是刘明,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办医者的手术刀:多元办医的超级入口下载地址

上一本:做让用户尖叫的产品:互联网金融..
下一本:敏捷性思维:构建快速更迭时代的..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