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钰坤林欣然 日期:2015-01-17 17:47:05
参加培训课程是企业家自我提升和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之一。
现实情况是,上完课之后,老板们迫切想回到企业去运用,去建章立制。但是,团队没有和老板一起学习,无法同频共振,对老板的想法却不理解、不认同。如果高压强推,将导致团队不满,造成人员流失。如何帮助企业把课程内容落地,成了培训行业的普遍难题。
如何开启员工的心门,让团队干事走心?
如何让员工拥有归属感、责任感和价值感,打造命运共同体?
如何变一次培训为三重效果?业绩提升、人才孵化和文化沉淀?
《落地》直戳中小企业落地的痛点、难点,提出让老板和团队共同学习、共同体验,着力课后的跟踪服务、强化训练,营造同修互生的企业生态圈,打破了培训难消化、难操作、难见效的魔咒。
变人、变事、变氛围,90天见证一个思想统一、上下同欲、业绩倍增、自动运转的超强战斗力团队。
作者简介:
钰坤,本名施星辉。成长型企业研究者,阳明心学传播者。1976年出生,江苏泰州人。1997年、2000年先后毕业于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
曾任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中国企业家》杂志研究总监、中国企业俱乐部道农研究院副院长、正和岛研究院总监等职务;曾参与创办《学习型中国》杂志,并担任总编辑。
林欣然,从业十余年,国内企业培训业资深讲师。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落地”之痛
学不对,落不好
六大误区
七大思维死穴
超越执行力
落地≠执行
第二章落地的秘密
基于人性
种因促缘
打造引爆状态的场
90天塑造新习惯
用国学改变人
目录:
前言
第一章“落地”之痛
学不对,落不好
六大误区
七大思维死穴
超越执行力
落地≠执行
第二章落地的秘密
基于人性
种因促缘
打造引爆状态的场
90天塑造新习惯
用国学改变人
第三章以心为本
心性管理
孝启人心
落境界
落信念
第四章老板的自我革命
鹰的重生
自我革命
日志达人
第五章落地就是人的改变
业绩提升的背后
老板变,员工跟着变
员工才是最好的产品
如何改变90后?
第六章落地三大思维
元思维——反求诸己
开放思维——一杯咖啡吸收宇宙的力量
节奏思维——不急不停
第七章生态圈:精神共同体的长成
从同学到同修
标杆学习
90使者——播种机
让圈子动起来
生态圈的本质
第八章神奇日志
日志的由来
当代的“功过格”
老板的心性功夫
自我管理的利器
第九章破茧成蝶:组织变革的可能
机制——生发的力量
生发系统的系统
落地委——组织的落地
第十章结缘玖零
落地的时代
长河豪门,百万级学费的背后
祥瑞祥,让传统文化落地生根
后记
附录 落地先锋
前言前言
五月的北京,九华山庄。
虽然我参加各种论坛和培训大会已经多次,但这次的三千人大会,还是让我非常意外。
首先,四位主持人中,除了一位算是外请的专业主持人之外,其余三位均是这次大会主办方的受训企业的老总。他们每个人都精心打扮过,主持得非常流利,颇有春晚主持人范儿。
其次,早上两场的演讲嘉宾,其中有一位知名企业家。她在演讲中坦言自己并非被主办方邀请,而是被她的客户邀请,而她的客户是谁呢?是主办方的客户。前言
五月的北京,九华山庄。
虽然我参加各种论坛和培训大会已经多次,但这次的三千人大会,还是让我非常意外。
首先,四位主持人中,除了一位算是外请的专业主持人之外,其余三位均是这次大会主办方的受训企业的老总。他们每个人都精心打扮过,主持得非常流利,颇有春晚主持人范儿。
其次,早上两场的演讲嘉宾,其中有一位知名企业家。她在演讲中坦言自己并非被主办方邀请,而是被她的客户邀请,而她的客户是谁呢?是主办方的客户。
第三,下午的培训,并不是什么知名财经作家、常上媒体的企业高管、高大上的学院派教授,而是主办方的受训企业的代表。他们都有自己的拉拉队,有自己的队服,有简单的热场表演……虽然时间不长,但你还是会恍惚,这到底是一个培训大会的会场,还是一场嘉年华。企业代表的发言内容大都是接受培训之后,他们做了什么,发生了什么改变,走了哪些弯路,有些什么收获。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凝聚力不断加强是他们常用到的说法。说实话,这也算不得精彩和意外,基本上在一些企业浮夸的年会上,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不过,几乎每一位发言者最后都会亮出几张表,展示接受培训之后的同比业务增长情况。我印象最深的是每个月都有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其中有个公司2月份的同比增长居然达到338%。
这到底是谁的主场?为什么受训企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甲方,心甘情愿甚至兴高采烈地为乙方助阵;而乙方作为主办方,借助了甲方的力量,设了个开放论坛,而且还收费,还满员。
这不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市场上的甲乙方关系,更不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培训企业和受训企业的关系。受训企业不仅上台分享,而且还对培训企业的培训质量给予肯定,用的是自己的业务增长数据,确实少见。
这家培训机构的名字叫玖零,他们培训的核心精神就是落地。这也让我带着对企业观察的兴趣,深入研究他们、走近他们、走访他们的客户,了解“落地”这个无论在战略执行还是在培训起效上,都非常难解决的问题,他们如何做得这样出奇,这样漂亮!
感谢玖零给了我巨大的信任,允许和创造条件让我去参与他们的课程,有机会接触他们的客户,去了解他们的运行特点,这一切都是这本书的由来。
为什么要写一本关于“落地”的书?
“落地”不是一个新词。在很多语境中都能见到,比如管理落地、计划落地、思想落地等。在这些语境下,“落地”往往是“执行”的同义词,表达着类似的含义,即一种成型的、明确的观念或设想,通过落地转化为行为和结果。
“执行力”被很多企业家视为压倒一切的管理难题。对此,很多人认同“三流战略,一流执行”的说法。企业家的注意力和管理的侧重点,大多聚焦于如何提升员工的执行力上面。
执行力背后的逻辑,是管人、管事的控制化思维。虽然管理工作可以做到无微不至、无远弗届,但是执行的最终效果并不是管理者能完全掌控的。它取决于员工的内心状态,取决于他们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了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想打造出超强执行力的团队,管理的焦点就要从管理员工的行为转到塑造员工的心性上。因为,行动的意愿只能来自执行者本身,而不是发号施令者。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很长时间以来,在企业经营的传统思维中,“执行力”都是一个挥之不去的老问题,要真正解决它,需要从全新的角度入手。
首先,执行难的问题,是由执行力思维本身的困境造成的。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因为过度强调执行力,才导致了组织体系中执行力衰减。正如,人们越是努力用手抓住沙子,反而会让它们更快地从指缝流失。
传统的“执行力”思维,是建立在一系列关于组织设计的基本假设之上。基于这些假设,形成了组织内部的责权利和资源配置、组织运作的特定方式。不破除这些旧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执行力的策略和目标就难以适配。化解执行力难题,必须在思维和组织上大胆地破旧立新,才能有新的想象空间。
在企业经营中,典型的运作框架是“战略—执行”的模式。此模式要获得预期的结果,取决于两点:一是战略规划本身的正确性;二是团队对战略的认知没有偏差,并在行动上付出相应的努力。
这个模式的背后,是占主导的“命令—控制”式的层级思维,是自上而下的宣导、贯彻过程。事实上,没有一定程度的员工参与,决策是不可能真正被执行的,或者说会打折扣。在讲求个性与自我实现的时代,“战略—执行”的传统架构变得越来越有心无力,甚至南辕北辙了。
于是,新的“执行力”框架和方法论呼之欲出,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落地”思维。
真正的“落地”是员工与组织在利益、情感、价值观等方面逐步一体化的过程。只有上下同欲地合一,才能让思想、文化、规划落地生根,产生实际的成果。“落地”不是传统思维中“执行”的某些环节,而是整个管理系统的重组。
以上是就企业经营来说,本书重点论述的是相对具体的领域:培训落地。本书关注的落地是企业家把所学的管理知识和方法,在经营实践中加以使用,去推动绩效提升和组织再造的过程。
就落地成效而言,目前整个企业培训业还处在相对初级的阶段。对很多学员来说,上课学习确实有一定的效果,比如自身的思想意识进步了。但是,学习如何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经营业绩和组织成长,还是一个待解之谜。应该说,从课堂讲授到用出成果,中间有一些链条还是缺失的。
在多数情况下,老板们学完后会很兴奋,迫切想回到企业去运用,乃至建章立制。但是,因为没有和老板同步去学习,思想上不统一,部分高管和团队可能会不理解、不认同,老板的很多想法和计划就推不下去。如果强行硬推,就会导致团队不满,乃至人员流失。
近年来,笔者一直在关注企业培训。就本质来说,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必然表现为一连串的观念、行为的改变,但关键是如何改变,这是培训业的价值原点。破解落地难题,实际上已经成了培训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据笔者观察,作为培训业的新军,玖零已经为破解这一难题,做出了有价值的系统性探索。本书的目的,正是要为读者揭开玖零落地背后的秘密。“才学便须知有着力处,既学便须知有得力处。”这是程朱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北宋大儒程颢对门人如何学有所成的点拨。“着力处”是指用力处、下手处;“得力处”则是收益处和变化处。
玖零落地的关键点,其实就是一个“同”字。
首先,打造一个企业家与高管、团队共同学习、共同体验的环境。“同上一堂课”“同读一本书”,在同一语境下的学习,为老板、高管、骨干“上下同欲、思想统一”打下了基础。这正是培训落地的前提条件。
其次,课堂只是落地的第一站,后续的跟踪服务、强化训练才是落地的主体内容。这就是玖零独创的“总裁版+销售人员版+90天训练”的系统模式。其中涉及人的改变、心性管理、老板蜕变、组织再造等多个方面。
第三,玖零的同学圈是一个同修互生的生态圈。培训业的传统模式,以讲师个人魅力推动为主导。因为讲师的日程很满,加之精力、体力的消耗,事实上离开课堂之后,无法对学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他们可以指引方向,学员必须学会走自己的路。学员的经营困惑,只能自己来解决,通过企业家彼此的切磋互助来解决。玖零落地方针:“走出去、请进来、寻不同”,正是让同学圈变成同修圈的重要纲领。这一点和很多热衷于资本运作的圈子截然不同。
从个人学到团队学,再到圈子学(社群学习),是落地由浅入深的过程。(社群学习,正是互联网思维下企业学习的最新趋势之一。)
整个培训过程,时间不可谓不长,而企业家和其团队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一个从状态—心态—状态的转化循环。团队的状态改变,开始时往往是看得见的短期改变,会引发企业业绩的迅速提升。但是,如果状态改变没有内化为心态改变,再固化为持续的状态,这种改变将是一时的、浅层的。表现在一事、一人的效果上,不能沉淀为组织成长和文化落地,并非持续地落地。
因此,特定时间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变化,只是真正落地的前奏。在玖零设定的第一阶段(时间是90天),很多企业体验到了落地思维和工具的价值。但就系统的落地来说,这个阶段充其量是一个准备阶段。
玖零倡导“变人、变事、变氛围”。但玖零只是变化的外因,只是在促变;真正的改变,来自老板自身和团队的内心蜕变。这当中,必然会经历痛苦、反复,如同毛毛虫的破茧成蝶,几经挣扎。当变化的动力真正源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当变化的方向坚定地指向生命境界的升华,一切的变化将会势不可挡,如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企业如同一个大公园,每个人的心犹如一块块园地。如果说在学习落地之前,许多企业的精神生态在恶化,而员工的内心如同杂草丛生的荒地,那么走入玖零的课堂,初期的功效如同洒了除草剂。先要去除芜草,才能让新绿生长出来。逐步地,当每个人的内心开始焕发生意,整个企业风气随之改良,乃至再造出新的文化。“风俗既正,中人以下皆自勉以为善;风俗一败,中人以上皆自弃而为恶。”这可以说是落地的更高阶段,是组织由内而外的变革时期。
“落地的使用定义:从知道,到做到,再到做好的过程。”落地就是知行合一,是身心的合一、个人与组织的合一、战略与执行的合一。落地的效果,表现为三个层面的变化:业绩提升、人才孵化和组织再造。
玖零的努力,是培训业转型的一个极有价值的尝试。不落地,则培训无出路,无发展。本书希望能对此做一个贴近的、客观的实证。
敬请读者诸君批评、指正,让我们共同把培训落地推向更高、更强的境界。
为什么唯独玖零公司以落地为服务目标?为什么玖零这么有生气、这么有凝聚力?这很值得我研究!
——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
学习“90课程”最大的收获是看到豪门人的面貌在变化、状态在提升,大家对把公司做大做强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心。
——山东长河豪门集团董事长朱昌和
玖零和其他培训公司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不仅告诉你怎么经营企业、怎么经营人,而且帮你落地。——河南金拇指防水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业
没上“90课程”之前,每个人都不愿意加班,状态也不好,没有积极性。导入“90销售系统”以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很多。
——深圳华正商旅航空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志强
为什么唯独玖零公司以落地为服务目标?为什么玖零这么有生气、这么有凝聚力?这很值得我研究!
——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 保育钧
学习“90课程”最大的收获是看到豪门人的面貌在变化、状态在提升,大家对把公司做大做强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心。
——山东长河豪门集团董事长 朱昌和
玖零和其他培训公司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不仅告诉你怎么经营企业、怎么经营人,而且帮你落地。——河南金拇指防水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建业
没上“90课程”之前,每个人都不愿意加班,状态也不好,没有积极性。导入“90销售系统”以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很多。
——深圳华正商旅航空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董志强
对我而言,其他课程仿佛在我心里埋下了种子,然后“90课程”浇上了水。浇过水之后,我这颗种子开始发芽、生长。当我生发出来以后,就带动了周围的豆芽也长了出来,他们就是我的员工。
——江阴海澜嘉烨的董事长 周玉英
五月的北京,九华山庄。
虽然我参加各种论坛和培训大会已经多次,但这次的三千人大会,还是让我非常意外。
首先,四位主持人中,除了一位算是外请的专业主持人之外,其余三位均是这次大会主办方的受训企业的老总。他们每个人都精心打扮过,主持得非常流利,颇有春晚主持人范儿。
其次,早上两场的演讲嘉宾,其中有一位知名企业家。她在演讲中坦言自己并非被主办方邀请,而是被她的客户邀请,而她的客户是谁呢?是主办方的客户。
第三,下午的培训,并不是什么知名财经作家、常上媒体的企业高管、高大上的学院派教授,而是主办方的受训企业的代表。他们都有自己的拉拉队,有自己的队服,有简单的热场表演……虽然时间不长,但你还是会恍惚,这到底是一个培训大会的会场,还是一场嘉年华。企业代表的发言内容大都是接受培训之后,他们做了什么,发生了什么改变,走了哪些弯路,有些什么收获。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凝聚力不断加强是他们常用到的说法。说实话,这也算不得精彩和意外,基本上在一些企业浮夸的年会上,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不过,几乎每一位发言者最后都会亮出几张表,展示接受培训之后的同比业务增长情况。我印象最深的是每个月都有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其中有个公司2月份的同比增长居然达到338%。
这到底是谁的主场?为什么受训企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甲方,心甘情愿甚至兴高采烈地为乙方助阵;而乙方作为主办方,借助了甲方的力量,设了个开放论坛,而且还收费,还满员。
这不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市场上的甲乙方关系,更不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培训企业和受训企业的关系。受训企业不仅上台分享,而且还对培训企业的培训质量给予肯定,用的是自己的业务增长数据,确实少见。
这家培训机构的名字叫玖零,他们培训的核心精神就是落地。这也让我带着对企业观察的兴趣,深入研究他们、走近他们、走访他们的客户,了解“落地”这个无论在战略执行还是在培训起效上,都非常难解决的问题,他们如何做得这样出奇,这样漂亮!
感谢玖零给了我巨大的信任,允许和创造条件让我去参与他们的课程,有机会接触他们的客户,去了解他们的运行特点,这一切都是这本书的由来。
为什么要写一本关于“落地”的书?
“落地”不是一个新词。在很多语境中都能见到,比如管理落地、计划落地、思想落地等。在这些语境下,“落地”往往是“执行”的同义词,表达着类似的含义,即一种成型的、明确的观念或设想,通过落地转化为行为和结果。
“执行力”被很多企业家视为压倒一切的管理难题。对此,很多人认同“三流战略,一流执行”的说法。企业家的注意力和管理的侧重点,大多聚焦于如何提升员工的执行力上面。
执行力背后的逻辑,是管人、管事的控制化思维。虽然管理工作可以做到无微不至、无远弗届,但是执行的最终效果并不是管理者能完全掌控的。它取决于员工的内心状态,取决于他们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了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想打造出超强执行力的团队,管理的焦点就要从管理员工的行为转到塑造员工的心性上。因为,行动的意愿只能来自执行者本身,而不是发号施令者。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很长时间以来,在企业经营的传统思维中,“执行力”都是一个挥之不去的老问题,要真正解决它,需要从全新的角度入手。
首先,执行难的问题,是由执行力思维本身的困境造成的。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因为过度强调执行力,才导致了组织体系中执行力衰减。正如,人们越是努力用手抓住沙子,反而会让它们更快地从指缝流失。
传统的“执行力”思维,是建立在一系列关于组织设计的基本假设之上。基于这些假设,形成了组织内部的责权利和资源配置、组织运作的特定方式。不破除这些旧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执行力的策略和目标就难以适配。化解执行力难题,必须在思维和组织上大胆地破旧立新,才能有新的想象空间。
在企业经营中,典型的运作框架是“战略—执行”的模式。此模式要获得预期的结果,取决于两点:一是战略规划本身的正确性;二是团队对战略的认知没有偏差,并在行动上付出相应的努力。
这个模式的背后,是占主导的“命令—控制”式的层级思维,是自上而下的宣导、贯彻过程。事实上,没有一定程度的员工参与,决策是不可能真正被执行的,或者说会打折扣。在讲求个性与自我实现的时代,“战略—执行”的传统架构变得越来越有心无力,甚至南辕北辙了。
于是,新的“执行力”框架和方法论呼之欲出,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落地”思维。
真正的“落地”是员工与组织在利益、情感、价值观等方面逐步一体化的过程。只有上下同欲地合一,才能让思想、文化、规划落地生根,产生实际的成果。“落地”不是传统思维中“执行”的某些环节,而是整个管理系统的重组。
以上是就企业经营来说,本书重点论述的是相对具体的领域:培训落地。本书关注的落地是企业家把所学的管理知识和方法,在经营实践中加以使用,去推动绩效提升和组织再造的过程。
就落地成效而言,目前整个企业培训业还处在相对初级的阶段。对很多学员来说,上课学习确实有一定的效果,比如自身的思想意识进步了。但是,学习如何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经营业绩和组织成长,还是一个待解之谜。应该说,从课堂讲授到用出成果,中间有一些链条还是缺失的。
在多数情况下,老板们学完后会很兴奋,迫切想回到企业去运用,乃至建章立制。但是,因为没有和老板同步去学习,思想上不统一,部分高管和团队可能会不理解、不认同,老板的很多想法和计划就推不下去。如果强行硬推,就会导致团队不满,乃至人员流失。
近年来,笔者一直在关注企业培训。就本质来说,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必然表现为一连串的观念、行为的改变,但关键是如何改变,这是培训业的价值原点。破解落地难题,实际上已经成了培训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据笔者观察,作为培训业的新军,玖零已经为破解这一难题,做出了有价值的系统性探索。本书的目的,正是要为读者揭开玖零落地背后的秘密。“才学便须知有着力处,既学便须知有得力处。”这是程朱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北宋大儒程颢对门人如何学有所成的点拨。“着力处”是指用力处、下手处;“得力处”则是收益处和变化处。
玖零落地的关键点,其实就是一个“同”字。
首先,打造一个企业家与高管、团队共同学习、共同体验的环境。“同上一堂课”“同读一本书”,在同一语境下的学习,为老板、高管、骨干“上下同欲、思想统一”打下了基础。这正是培训落地的前提条件。
其次,课堂只是落地的第一站,后续的跟踪服务、强化训练才是落地的主体内容。这就是玖零独创的“总裁版+销售人员版+90天训练”的系统模式。其中涉及人的改变、心性管理、老板蜕变、组织再造等多个方面。
第三,玖零的同学圈是一个同修互生的生态圈。培训业的传统模式,以讲师个人魅力推动为主导。因为讲师的日程很满,加之精力、体力的消耗,事实上离开课堂之后,无法对学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他们可以指引方向,学员必须学会走自己的路。学员的经营困惑,只能自己来解决,通过企业家彼此的切磋互助来解决。玖零落地方针:“走出去、请进来、寻不同”,正是让同学圈变成同修圈的重要纲领。这一点和很多热衷于资本运作的圈子截然不同。
从个人学到团队学,再到圈子学(社群学习),是落地由浅入深的过程。(社群学习,正是互联网思维下企业学习的最新趋势之一。)
整个培训过程,时间不可谓不长,而企业家和其团队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一个从状态—心态—状态的转化循环。团队的状态改变,开始时往往是看得见的短期改变,会引发企业业绩的迅速提升。但是,如果状态改变没有内化为心态改变,再固化为持续的状态,这种改变将是一时的、浅层的。表现在一事、一人的效果上,不能沉淀为组织成长和文化落地,并非持续地落地。
因此,特定时间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变化,只是真正落地的前奏。在玖零设定的第一阶段(时间是90天),很多企业体验到了落地思维和工具的价值。但就系统的落地来说,这个阶段充其量是一个准备阶段。
玖零倡导“变人、变事、变氛围”。但玖零只是变化的外因,只是在促变;真正的改变,来自老板自身和团队的内心蜕变。这当中,必然会经历痛苦、反复,如同毛毛虫的破茧成蝶,几经挣扎。当变化的动力真正源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当变化的方向坚定地指向生命境界的升华,一切的变化将会势不可挡,如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企业如同一个大公园,每个人的心犹如一块块园地。如果说在学习落地之前,许多企业的精神生态在恶化,而员工的内心如同杂草丛生的荒地,那么走入玖零的课堂,初期的功效如同洒了除草剂。先要去除芜草,才能让新绿生长出来。逐步地,当每个人的内心开始焕发生意,整个企业风气随之改良,乃至再造出新的文化。“风俗既正,中人以下皆自勉以为善;风俗一败,中人以上皆自弃而为恶。”这可以说是落地的更高阶段,是组织由内而外的变革时期。
“落地的使用定义:从知道,到做到,再到做好的过程。”落地就是知行合一,是身心的合一、个人与组织的合一、战略与执行的合一。落地的效果,表现为三个层面的变化:业绩提升、人才孵化和组织再造。
玖零的努力,是培训业转型的一个极有价值的尝试。不落地,则培训无出路,无发展。本书希望能对此做一个贴近的、客观的实证。
敬请读者诸君批评、指正,让我们共同把培训落地推向更高、更强的境界。
第一章落地之痛
从2005年起,成荣芹就开始到处取经,上各种培训班,学习企业管理的理论和经验。但最关键的问题是学习之后根本无法落地,当时她的状态只能用“痛苦”二字形容。随着“国八条”的出台,2012年餐饮业开始进入低迷期,河北恒倩实业旗下的餐饮业务经营状况急剧恶化,部分高端餐饮业绩下滑50%,对恒倩实业董事长成荣芹来说,那是一段特别痛苦的时期。
1992年成荣芹下岗创业,凭借2万元起家。如今恒倩实业已发展成横跨餐饮、物流配送、汽配和生态农业的产业集团,年产值超过2亿元。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原本靠家族、亲缘关系维系的管理团队,陆续加入了新人才,管理上日益出现瓶颈。最关键的是沟通出现了障碍。从外面学习回来之后,成荣芹自己什么都懂,但就是没有办法让员工理解和接受。说到底,好东西无法落地。
2012年年底,成荣芹在公司内部提出,2013年的年度主题是“成就员工”。如何让这个口号不落空,成荣芹颇为头痛。喊口号谁不会?如果企业自己都赔钱,你如何成就员工?
2013年3月—10月,成荣芹带着7位高管、100多位员工分批走进了90课堂。以前说成就员工,员工觉得没感觉。这种成就如何量化?怎么做才算成就?无法在员工中形成共鸣,更别提引爆他们了。在学习90课程之前,很多学员都处在一种“求落地、难落地”的困境之中。上完课之后,成荣芹在两家店进行业绩PK试验,明确了奖励政策,结果两家店都提前完成了任务,比预计时间提前了一半。
湖北金汉通汽车用品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金英是一个“学习专业户”。事业起步之后,她经历了一段管理摸索的痛苦期。她说:“当时特别渴望MBA这些管理课程,想去上一个系统的管理课程。”李金英学习很认真,2006年通过正规考试进入了武汉大学,开始了全日制MBA课程的学习。两年下来,她感觉确实学了不少企业管理的知识。这些知识对管理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她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去做。
索菲亚衣橱的江苏总代理张跃,平时很喜欢看书,从西学到国学涉猎很广。他说:“现在管理方面的书籍太多,看的时候觉得每本书讲得都有道理,但是拿到企业里面用不起来。为什么呢?因为你不知道企业的问题在哪里。每次只能找一个点,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什么?书看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杂,对团队越来越不满意,但是却不知道从哪下手。”
石家庄功倍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军杰说:“触底反弹,起死回生。这是我们功倍最真实的经历,也是玖零带给我们的最真实的效益。因此,我愿意与我的同行们分享,希望他们尽早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出路。”
“落地”是企业培训的天然诉求,因为企业家最关注结果,也最渴望结果。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学习企业管理之后很想落地,却落不了地,这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家最头疼的问题。
学不对,落不好
落不了地的障碍究竟在哪里?首先要从培训学习本身说起。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和落地是一体两面,落地难首要的原因是学习没有针对性,没有学在点上。
分析企业家学习的整个过程我们会发现,学习和运用本来就是同一个过程,知行本应合一。企业家的学习有三个基本特点:
1.不是为了“求知识”,而是为了“求解决”。大多数人的学习,为的是求文凭或求资格,偏理论。企业家则是带着问题学习,为的是学了之后马上就能用得上,重实践。用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先生的说法,前者是“口耳之学”,后者是“身心之学”。
2.企业管理是实践的学问,没有标准答案,不能定于一尊,要自己去消化,去应对万千变化。
3.企业家个人的学习,不等于企业组织的学习;企业家的个人能力,未必就能转化为企业的组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