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惟微 日期:2015-01-29 15:27:20
“加多宝”这个名词已经红遍大江南北,而加多宝的发展过程也颇为传奇,历经坎坷。其在凉茶市场占领的份额日益增多,运用了哪些强势占领的方法?
本书作者全面解析加多宝的发展以及背后的传奇故事。
作者简介:
孙惟微
商业观察者,咨询业者。采访、观察、研究加多宝十余年。
目录:
序加多宝为何能成为“凉茶领导者”
第1章夺面双雄—装潢比商标更重要
一场瘟疫,王老吉横空出世/2
又一场瘟疫,王老吉凉茶引爆流行/10
“怕上火”不是一个定位/16
娱乐争霸,凉茶的感性时代/21
品牌即品类,名分即实惠/24
改革才是最大的红利/32
第2章极速裂变—时机比精确更重要
顺势而为,奇葩凉茶的诞生/38
终端没货,一切理论都是白扯/44
人海战术,占尽人口红利/49
加多宝真正“骇人”的地方/53
时机比智巧更重要/54序加多宝为何能成为“凉茶领导者”
第1章夺面双雄—装潢比商标更重要
一场瘟疫,王老吉横空出世/2
又一场瘟疫,王老吉凉茶引爆流行/10
“怕上火”不是一个定位/16
娱乐争霸,凉茶的感性时代/21
品牌即品类,名分即实惠/24
改革才是最大的红利/32
第2章极速裂变—时机比精确更重要
顺势而为,奇葩凉茶的诞生/38
终端没货,一切理论都是白扯/44
人海战术,占尽人口红利/49
加多宝真正“骇人”的地方/53
时机比智巧更重要/54
第3章超级配方—超级饮品的迭代更新
神明、凉茶与资本主义/60
市场多大,奇迹就有多大/65
成瘾经济学,被商学院忽视的课题/69
第4章收官之战—味道比药方更重要
给凉茶加点糖/81
味道,秘方中的秘方/85
“老味道”比成瘾性更重要/90
衣不如新,味不如旧/94
新定位困局:谁才是正宗凉茶/96
第5章终端生猛—拦截比定位更重要
拦截,比定位更强悍/102
没有终端,品牌才会“空心化”/103
客情维护,攻心为上/111
销售军团,绝非一日建成/112
第6章唯快不破—终端比通路更重要
以终端为导向,以渠道为桥梁/121
深度分销,“邮差”配送/122
适度压货,设置竞争壁垒/131
第7章产能竞争—生产比销售更难搞
商战就是剥洋葱/139
没产能,营销越猛越跛脚/140
没品控,产能越高越被动/141
产能发力,加多宝自建工厂/144
加多宝壁垒森严,广药另辟蹊径/145
第8章娱乐争霸—内涵多元化胜过定位单一化
世界上最牛的定位师/148
娱乐营销,深度定制/154
加多宝的超前广告/158
一切行业都是娱乐业/164
第9章企业传讯—公关比广告更重要
比附一个强大对手/172
利用媒体,传播品牌/174
移花接木,双赢结局/175
企业公关,立体传讯/176
不要兜售自己不相信的东西/179
参与公益,加多宝一夜成名/180
第10章内忧外患—外战比内战更难打
机关算尽,人走茶未凉/182
品牌延伸只是一个策略/184
邓老:不伤身的凉茶/185
和其正:瓶装凉茶的领导者/187
黄振龙凉茶:稳占茶铺利基/189
宝庆堂:利乐包凉茶之王/189
提前布局其他饮料/190
附录1凉茶大战36计
附录2凉茶大战时间线
前言序加多宝为何能成为“凉茶领导者”
所谓定位,就是令你的企业和产品与众不同,形成核心竞争力。
—杰克特劳特
加多宝能够成为“凉茶领导者”,有三大原因。
第一个原因,追随者都被忽悠瘸了。比如,加多宝的领导逢人就讲,成功主要得益于“怕上火喝加多宝”这一定位。
任何读过《定位》的人都知道,这其实哪是一个定位啊,这就是一个基本功效介绍。广东有上千个凉茶品牌,哪种凉茶不能预防上火呢? 序加多宝为何能成为“凉茶领导者”
所谓定位,就是令你的企业和产品与众不同,形成核心竞争力。
—杰克特劳特
加多宝能够成为“凉茶领导者”,有三大原因。
第一个原因,追随者都被忽悠瘸了。比如,加多宝的领导逢人就讲,成功主要得益于“怕上火喝加多宝”这一定位。
任何读过《定位》的人都知道,这其实哪是一个定位啊,这就是一个基本功效介绍。广东有上千个凉茶品牌,哪种凉茶不能预防上火呢?
最初,只有岭南人才知道凉茶能清火,别的地方的人还以为凉茶就是隔夜茶呢。
任何一种新商品在市场导入期,都要为全国消费者介绍一下它的功效。世界上食盐有上百种,加碘盐、低钠盐、钾盐、天然海盐……恐怕没有哪种食盐会将自己定位成“咸味”吧?
天真的追随者开始围绕“下火”做文章,结果只是陪太子读书,帮着普及凉茶能降火的常识,胜利果实都被加多宝和王老吉摘取了。
人家说“怕上火喝加多宝”,一些追随者恨不得向消费者宣布“下火功能我最牛”。
真的这样又要“扑街”了,“怕上火”又不是“治上火”。一款作为饮料卖的凉茶,治上火难道比黄连上清丸还牛?真的出现严重上火的人,都去药店或医院了。
“怕上火喝加多宝”可以有三种解读:
喝加多宝不会导致上火。
喝加多宝可以预防上火。
喝加多宝可以治疗上火。
所以,这句口号妙就妙在一个“怕”字。
还有很多企业,模仿加多宝用马口铁三片罐包装,这其实是一种傻大粗笨的包装形式,用铁罐包装草药汤更是不可理喻,可是,很多追随者硬是相信,消费者可能更喜欢铁罐包装。其实,选择铁罐包装是创始人陈鸿道当时太穷了,迫不得已做的一个选择。
你看,现在加多宝有钱了,开始全面改用铝罐包装了。
第二个原因,快乐内涵,吉庆“定位”
企业家介绍经验,大多是一种阴谋,一种公关软文,人家姑妄言之,咱只能姑妄听之。
王老吉和加多宝如果真的有所谓定位,“吉庆”勉强算是一个。加多宝捷足先登,已经注册下了“吉庆时分”商标,广药和加多宝现在正在争夺这一商标。
加多宝的销售旺季是什么时候?
最容易上火的夏季吗?错!是寒冷的春节前后20天,这20天的销量等于全年销量的三分之一!
最直观的比较是广药的绿盒王老吉和红罐王老吉,都是一个销售团队在运营,销量完全不在一个档次。按理说,绿盒更符合“怕上火”的定位—绿色代表植物和清凉嘛!并且,绿盒性价比更高一些,包装形式也更安全一些。可是,绿盒的销量偏偏就赶不上红罐!
吉庆内涵当然是和“红罐装潢”权粘合在一起的。因为大红底色加上讨喜的商标名字,非常能迎合喜庆的氛围。不论是探亲访友,还是欢聚时分,来一罐吉祥的饮料,真是万千祝福尽在不言中啊。
所以,加多宝和广药之间对红罐包装权的归属也争得不可开交。据加多宝方面说,他们老大陈鸿道早在1995年就亲自设计了红罐包装。这个说法也对也不对。
其实,早在1986年的香港电影《僵尸家族》里,就已经出现有红底黄字的盒装王老吉的镜头!
你没有看错,其实王老吉在香港的一脉,已经销售了一百多年,从未间断。红色包装更受欢迎,是经过长期市场检验的一个真理。
真的要做追随者,赶紧把名字改得讨喜一点,包装底色用大红色。喜庆的饮料销量不会太差,正如爱笑的女孩运气不会太差。
第三个原因,加多宝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当王老吉凉茶仅有1个亿的盘子的时候,陈鸿道已经开始搭建200亿的销售班子了。为此,他花了三百万元年薪,从百事公司挖了6名销售高管,雇用了大量的业务员,开拓终端销售网络。
1个亿的盘子,200亿的班子。当时在饮料同行中被传为笑话。
聪明的同行认为陈鸿道不懂行情,为人力资源买单属于傻瓜。但不久加多宝的销售额就实现了连年翻翻。以至于到了2012年的时候,几乎已经没有什么新的销售终端可以开发了。
得终端者得天下,当年百事中国公司应该也明白这个道理,只是没有坚持下去,一心在广告、营销、定位上出风头,结果终端都被可口可乐给占了,连模仿者加多宝也超越了它,最后百事不得不下嫁给康师傅。
现在的追随者再模仿吴炳新、史玉柱、陈鸿道一样去建自己的销售终端队伍,已经机会渺茫了。别的不说,光是人工成本就够你喝一壶的。
陈鸿道赶上了中国的人口红利,别人觉得他犯傻,他却觉得自己捡了便宜。
所以说,陈鸿道最神秘的地方是其驭人术,榨取剩余价值也符合其资本家的本性。
广药倒是财大气粗,但真的在终端与加多宝竞争的时候,就要上演全武行了。
不惜肉搏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命门!
加多宝不是靠一两个核心竞争力取胜,而是羸在“核心竞争链”的构筑,除了销售终端严防死守,加多宝与代工厂商、上游供货商都签订有排他性协议。广药收回王老吉商标后,光是找某一种罐上的拉环都找了很久。
所以,就算你有自己的销售渠道,仅仅这种供应链壁垒,就能拖住你一年半载的。
供应链跟不上没有产能,你营销做得再好,货架上没货也不行啊。
没有产能,你销售队伍执行力再强也不行,就好比战场上士兵没有子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更多细节,将在本书正文中一一复盘。
过去18年,加多宝一直坚持发展正宗凉茶,以及创新战略思维,将传统凉茶技艺与现代科技结合,不仅让加多宝凉茶比肩国际饮料巨头可口可乐,更让民族饮料品牌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南方周末》
终端生猛—拦截比定位更重要
饮料市场的竞争总是先从渠道的争夺开始,再到品牌的竞争。渠道战本来是行业发展的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国内外市场都会面临渠道战。
—李春林(加多宝营销总经理)
陈鸿道善于借鉴各种外部智慧,也喜欢借用高大上的理论包装自己,有时又完全不拘一格,不按照章法去打。这就让人怀疑他是否真的读过任何一部管理学书籍。
拦截,比定位更强悍
你家门口200米的地方有家麦当劳,偶尔,你会去那里买包薯条。
有一天,你又想吃薯条了。你出门却发现麦当劳已经搬了,搬到了500米外的街角。原来的店由肯德基接盘了。你会进去买肯德基的薯条吗?
为什么不呢,两家的薯条有什么不同吗?谁方便就买谁的嘛!
所以,做餐饮生意成功的三项基本原则是:地段、地段、地段。
加多宝成功的三项基本原则是:终端、终端、终端。
加多宝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对近百万个销售终端的控制,和一份份签下来的终端销售排他性协议。
加多宝对销售终端的管理,可以用一个广东词汇来形容,就是“生猛”。生,指代终端展示的生动化。猛,指终端员工的“拦截技术”。
就像导弹,比定位技术更牛的,是拦截技术。在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终端拦截”才是王牌。
终端拦截,就是整合终端所有的广告、促销、产品、渠道等资源,来影响顾客选购意向的手段和方式。
在行业内,加多宝的终端拦截可谓做到了极致。也就是说,通过销售心理学和销售技巧,从竞争对手那里抢顾客,并影响顾客成交的手段。
长期以来,加多宝在渠道和终端上都是签署排他性协议,同时给渠道和终端较多的费用补贴。在加多宝已经覆盖的核心渠道及终端,通过渠道压货和买断终端等手段对竞争对手进行拦截,其他品牌很难再进去。
终端拦截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终端展示的生动化,也就是如何让自己的产品“抢眼”。可口可乐公司将产品、广告品、市场设备和冷饮设备的陈列与管理所做的一切工作,称之为“生动化”,加多宝借用了可口可乐的这一概念。
在饮料品牌众多的情况下,消费者凭什么仍然选购你的产品?这不仅要靠产品自身的质量,更要靠形象的生动化,尤其是终端形象展示的生动化。
生动化是加多宝公司季度奖励的重要考核指标。由专门独立于市场部和销售部的督导人员对整个市场进行监管,对不按要求布置的经销商和网点负责人进行处罚。
没有终端,品牌才会“空心化”
地段甚至比商誉更重要。可以打赌,麦当劳、肯德基这种企业,就算再来十次丑闻,仍然会保持竞争优势。就算丢了商标,仍然会顾客盈门。
饮料行业的终端,就相当于餐饮行业的“地段”。你能控制终端,就能随时抢占消费者的心智。
加多宝失去了商标,虽然短期内销量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只要稳住销售队伍和渠道伙伴,新品牌以及销量很快都会满血复活。
像麦当劳、肯德基这种快餐巨头,从诞生那天起,食品安全的丑闻一直就没有断过。
仅在中国,苏丹红事件、速生白羽鸡事件、央视315曝光等一系列负面新闻不断,但不出几日,顾客依然排队购买。
并不是它们危机公关做得多好,也不是消费者“记吃不记打”,而是同一地段,同一价位,同一质量水准的快餐,除了它们,别无选择啊!
麦当劳在中国一线城市推出“十五元特价套餐”的时候,同样地段的中式快餐厅敢接招吗?不说物料成本、人工成本、管理成本,仅房租成本就足以吓退对手了吧。
很多商业理论,不是倒果为因,就是避重就轻。比如,分析起麦当劳的成功之道,一些教科书必谈什么大大的黄色M字Logo,什么标准化的作业啊,甚至麦当劳吸管的设计……
这些是有用,但都不是关键。
麦当劳核心竞争力,不是产品质量、不是视觉识别系统、更不是企业定位,而在于对地段的控制。
麦当劳公司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房地产营运收入、从加盟店收取的服务费和直营店的盈余三部分。
麦当劳另设有一家专门的房地产公司,由于自身信用级别高,所以从银行贷款很容易。
麦当劳房地产公司找到合适的开店地址(黄金地段或潜在的黄金地段)后,就会购进房屋或长期承租,然后将店面出租给各加盟店,赚取其中的利差。
类似麦当劳这种公司,几乎一劳永逸地实现了对黄金地段的控制。就算它有一天失去了商标,改了个莫名其妙的名字,一夜之后,大家会自动在“心智”上忘掉麦当劳,记住这个新名字。
广药在短期内可以利用王老吉的品牌影响力迅速建立自己的渠道,但如果终端建设不给力,仅仅借用一些大经销商“诸侯”的渠道,品牌优势逐渐会被终端优势击败。没有销量,再著名的品牌也终将沦为一个有价无市的Logo。所谓的“品牌即品类”“抢占心智”,终究是“毛”,需要附着在终端这张“皮”上,在失去终端的支持后会变得不堪一击。
拦截终端,就是抢占心智
加多宝最擅长的是“人海拦截战术”,在销售上挤竞品,在陈列上逼竞品,在生动化上堵竞品。这种手段又土、又笨,却非常有效。
下班了,去买瓶和其正,老板找了半天,硬是没找到,估计是卖完了。
老板飙出一句天下人都不信的话:“和其正改名加多宝了!”
最后我就拿着加多宝喝着走了……
这则网友吐槽的段子,却道出了一个朴素道理,谁拦截了终端,谁就控制了心智。所谓的“抢注顾客心智”在这种土办法面前简直不堪一击。
加多宝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草根式的野蛮生长。
定位理论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精英式的完美设想。定位的流行,离不开学者们的自负与投机。
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将定位这个概念引入自己的著作,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劳特也颇以此为傲。定位这种先验的设计思路,可以将战略制定者抬高到一个全知全能的高度,有利于咨询生意。但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创办的咨询公司却破产了,还有比这更讽刺的事吗?
加多宝可以随时丢掉定位,但永远不会松手的是终端。因为这才是它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但宣扬定位可以迷惑对手,也可以淡化低端员工的重要性。
当商标之争已无悬念,加多宝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终端员工涨工资。
以2012年4月广东分公司为例,给所有业务员基本工资每月涨200元,绩效奖金基数每月涨100元,摩托车油费每月涨150元。这种涨薪幅度,推广到全国,已超过了6000万元,超出了当年投放《中国好声音》的预算。
此后,加多宝又多次对这些一线员工又采取了涨薪、涨福利的措施。要知道,在加多宝公司,这些员工属于收入最低的一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