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布莱姆?斯托克,李荣庆 日期:2016-08-23 13:08:13
哥特式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源头可追溯于古代哥特部落和圣经,*初体现于中世纪建筑和雕塑,然而,真正让哥特式走入西方文化殿堂的是十八世纪出现的英国哥特式小说。它对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产生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其后,不仅有作家专门从事哥特式文学创作,而且也影响到世界一流作家的创作。《西方经典哥特式小说译丛》延请国内哥特式小说研究专家担纲,首次系统全面地翻译了18—19世纪*有代表性的西方哥特式小说经典之作。该译丛的推出,无疑有助于推动国内读者对西方哥特式文学的系统了解,也有益于推动国内学界对哥特式文学的深入研究。 译者序 以文学批评言之,历来学者多有论说,其中公允平实者在在而有:有见伯爵欲自欧洲移居伦敦所创欧洲入侵警示说;有见女子被害即反化吸血鬼所创维多利亚新女性反应说;有探讨嗜血心态所持之伯爵即弗洛伊德之本我化身说;有探究人物性别关系而创德拉库拉为潜在同性恋者说;有诠释情节而持德拉库拉即资本主义垄断者说;又有解读德拉库拉故事而持英伦精神病院实行人身压迫说……伯爵嗜血虽为杜撰故事,其中所涉情节,却非事事凿空,所依本事真伪,学者持论不一,后来读者幸存意焉。 反观中国,小说一体流行颇晚,至明清其道方大行。而志怪一脉,上自搜神、夷坚,下到聊斋、草堂,长者章回,短者笔记,却历代不乏制作,以学者重其劝世之功,谓可补夫子所不言而有助治道也。余更谓,中国志怪,西方哥特,名目不同,内容各异,而社会功用实相同也。有心学者当中西参照,相互发明,洞窥二者益世之理,不宜偏废。
《德拉库拉伯爵》一书,此前已有汉译数种。然而,译者下笔常受制于译时语境。何事直言,何事隐讳,虽出译者胸次,岂不终由语境主决。语境流转不止,域外名著亦宜代有新译。又译事半属创作,译文多蓄主观成见,不同译本参读,可纠译者之偏。此皆译界通识,亦或万隆嘱予重译之由也。此次重译,再经寒暑,方竣其役。临梓为序,惶恐莫名,脱有疏略,书生君子,其宽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