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赫尔曼·黑塞,陈晓南 日期:2014-08-25 23:23:33
《乡愁》是黑塞一举成名,跃登文坛的作品。黑塞独特而富有音乐性的文体,描绘心灵思维暗影的观察力,伴随他日后一系列的作品,逐步赢得其世界性的声誉。书中刻画佩特在恋爱、感情路上的浮沉、挣扎,友人溺死的打击,人生际遇中遭逢的孤独与寂寞,亲情的呼唤与牽絆,青年对大自然的向往,使这部作品成为一本动人的教养小说。黑塞的作品,如诗如画的节奏,宛如小提琴和钢琴的奏鸣曲,时而悠扬,时而低沉,带着浓郁诗质的乡愁和对生命执着的热爱,也表现经历战斗、锤炼之后的领悟,故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弦。
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HesseHermann,1877-1962),文学家、诗人、评论家。原籍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出生于南德的小镇卡尔夫,曾就读墨尔布隆神学校,因神经衰弱而辍学,复学后又在高中读书一年便退学,结束他在学校的正规教育。以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他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
日后以《彷徨少年时》《乡愁》《荒原狼》《流浪者之歌》《玻璃珠游戏》等作品饮誉文坛。其代表作《荒原狼》(1927)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1946年获歌德奖,同年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使他的世界声誉达于高峰。1962年病逝,享年85岁。
一生追求和平与真理的黑塞,在纳粹独裁暴政时代,也是德国知识分子道德良心的象征。
黑塞的作品以真诚剖析探索内心世界和人生的真谛而广受读者喜爱。
目录:
目录:
1向读者推荐《乡愁》/译序
4黑塞的心灵自传《乡愁》
13主要人物表
14黑塞主要作品表
18黑塞年谱
乡愁
27第一章童年
55第二章慕情
71第三章青春
100第四章友谊
119第五章追寻
144第六章返乡
162第七章沧桑
目录:
1向读者推荐《乡愁》/译序
4黑塞的心灵自传《乡愁》
13主要人物表
14黑塞主要作品表
18黑塞年谱
乡愁
27第一章童年
55第二章慕情
71第三章青春
100第四章友谊
119第五章追寻
144第六章返乡
162第七章沧桑
186第八章死别对我来说,黑塞植根于乡土、德国与浪漫的毕生巨著属于我们时代最高、最纯的精神上做的尝试与努力,虽然作品有时表现出奇怪的孤僻,远离世俗时时而幽默、恼怒,时而神秘、急切。
——托马斯·曼
赫尔曼·黑塞已然感受到我们这一代人那种内心的骚动、那种青春时代自寻其路的固有需求;这种需求让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索取天经地义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我们自己的生命。黑塞的这种先知先觉也必然启发未来时代的人们。
——保罗·科埃略
讽刺有更加辛辣的种类,如愤怒与怒火的宣泄,但另外一种更有魅力,这就是黑塞拥有的讽刺。在我看来这是一种能力的见证,能抛开自己,能觉察其本质而不内视,能认识自我而不沾沾自喜。这种讽刺是一种谦和形式,谦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越是有更高的天赋与内涵伴随,越是觉得可爱。
——安德烈·纪德
他那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对我来说,黑塞植根于乡土、德国与浪漫的毕生巨著属于我们时代最高、最纯的精神上做的尝试与努力,虽然作品有时表现出奇怪的孤僻,远离世俗时时而幽默、恼怒,时而神秘、急切。
——托马斯·曼
赫尔曼·黑塞已然感受到我们这一代人那种内心的骚动、那种青春时代自寻其路的固有需求;这种需求让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索取天经地义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我们自己的生命。黑塞的这种先知先觉也必然启发未来时代的人们。
——保罗·科埃略
讽刺有更加辛辣的种类,如愤怒与怒火的宣泄,但另外一种更有魅力,这就是黑塞拥有的讽刺。在我看来这是一种能力的见证,能抛开自己,能觉察其本质而不内视,能认识自我而不沾沾自喜。这种讽刺是一种谦和形式,谦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越是有更高的天赋与内涵伴随,越是觉得可爱。
——安德烈·纪德
他那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
黑塞说的都是青年人的语言。在他那里青年人不再感到自己带着枷锁。同时又向过去迈进一步并把父辈的权威送进坟墓,黑塞的主人公——在理智与感情之间被抛来抛去——炸掉了它们的界限并长大成人。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