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荣章 日期:2016-12-31 12:40:16
《茶道入门:识茶篇》从色、香、味、形、嫩度、品种、叶底等方面详细地解读了茶之间的差异,还将对茶的认识延伸到泡好的“茶汤”上,有助于我们比较全面地认识和欣赏所有的茶。在喝茶之前我们希望对茶有个七八分的了解,既包括类型方面的了解,也包括质量方面的了解。
作者简介
蔡荣章,台北陆羽茶艺中心创办总经理(1980~)。陆羽茶学研究所所长、福建漳浦天福茶学院教授兼茶文化系系主任。于1983年创设泡茶师检定制度、1990年创设国际无我茶会。并从1980年起主编《茶艺》月刊至今。主要著作有《茶道教室——中国茶学入门九堂课》、《无我茶会180条》、《台湾茶业与品茗艺术》、《现代茶思想集》、《说茶——陆羽茶道》、《茶道入门三篇——制茶、识茶、泡茶》、《茶道入门——泡茶篇》、《茶道入门——识茶篇》等。
目录
第一章 识茶的意义一、识茶包含哪些内涵二、识茶目的 (一)识茶目的之一——制造好茶 (二)识茶目的之二——增强品茗能力三、识茶是“茶道”艺术性的核心第二章 识茶与品茗一、识茶与品茗的差异二、从不同角度,翻来覆去地诠释一种茶三、尊重茶的个性第三章 影响“识荼”正确性的因素一、茶汤的浓度二、泡茶的用水三、泡茶的水温四、泡茶的方法五、冲泡器的质地六、识茶者的健康状况七、识茶者的饮食习惯八、识茶者的专业能力九、识茶者的官能鉴定能力十、识茶者判断事物的客观性第四章 识茶的途径一、属于茶叶风格的部分 (一)色,从汤色的不同来解读茶叶 (二)香,从香型的种类来解读茶叶 (三)味,从味道的差异来解读茶叶 (四)形,从揉捻的轻重来解读茶叶 (五)嫩度,从茶青成熟度来解读茶叶 (六)品种,从茶树品种之不同来解读茶叶 (七)环境,从茶树生长环境之不同来解读茶叶 (八)时间,从成品茶的年龄来解读茶叶 (九)叶底,从泡开之茶叶印证各项事实二、属于茶叶质量的部分 (一)地理环境 (二)采摘部位 (三)采制季节 (四)制茶气候 (五)采摘时辰 (六)树龄 (七)施肥情形与病虫害防治 (八)制茶技术 (九)后熟的处理 (十)枝叶连理的影响 (十一)储存的条件第五章 茶叶分类名称的形成一、因发酵程度之不同而分二、因成茶色泽之不同而分三、因市场需要而分四、因采制季节之不同而分五、因“制成品”之不同而分六、因“成品茶”形态之不同而分第六章 茶叶产品名称之由来一、因产地而得名二、因茶树品种而得名三、因茶汤颜色而得名四、因典故而得名五、因成品茶外形而得名六、因加工的方式而得名第七章 大类别的认识与小类别的欣赏一、大类别中的小类别二、茶的不定性三、茶叶欣赏的自由创作空间第八章 茶“商品标示”的方式一、“规格茶”的做法二、“标示茶”的做法第九章 浴火重生,谈茶的生命一、从泡茶、品饮看茶之美二、“茶”的生命礼赞第十章 古人“识茶”
第一章 识茶的意义一、识茶包含哪些内涵二、识茶目的 (一)识茶目的之一——制造好茶 (二)识茶目的之二——增强品茗能力三、识茶是“茶道”艺术性的核心第二章 识茶与品茗一、识茶与品茗的差异二、从不同角度,翻来覆去地诠释一种茶三、尊重茶的个性第三章 影响“识荼”正确性的因素一、茶汤的浓度二、泡茶的用水三、泡茶的水温四、泡茶的方法五、冲泡器的质地六、识茶者的健康状况七、识茶者的饮食习惯八、识茶者的专业能力九、识茶者的官能鉴定能力十、识茶者判断事物的客观性第四章 识茶的途径一、属于茶叶风格的部分 (一)色,从汤色的不同来解读茶叶 (二)香,从香型的种类来解读茶叶 (三)味,从味道的差异来解读茶叶 (四)形,从揉捻的轻重来解读茶叶 (五)嫩度,从茶青成熟度来解读茶叶 (六)品种,从茶树品种之不同来解读茶叶 (七)环境,从茶树生长环境之不同来解读茶叶 (八)时间,从成品茶的年龄来解读茶叶 (九)叶底,从泡开之茶叶印证各项事实二、属于茶叶质量的部分 (一)地理环境 (二)采摘部位 (三)采制季节 (四)制茶气候 (五)采摘时辰 (六)树龄 (七)施肥情形与病虫害防治 (八)制茶技术 (九)后熟的处理 (十)枝叶连理的影响 (十一)储存的条件第五章 茶叶分类名称的形成一、因发酵程度之不同而分二、因成茶色泽之不同而分三、因市场需要而分四、因采制季节之不同而分五、因“制成品”之不同而分六、因“成品茶”形态之不同而分第六章 茶叶产品名称之由来一、因产地而得名二、因茶树品种而得名三、因茶汤颜色而得名四、因典故而得名五、因成品茶外形而得名六、因加工的方式而得名第七章 大类别的认识与小类别的欣赏一、大类别中的小类别二、茶的不定性三、茶叶欣赏的自由创作空间第八章 茶“商品标示”的方式一、“规格茶”的做法二、“标示茶”的做法第九章 浴火重生,谈茶的生命一、从泡茶、品饮看茶之美二、“茶”的生命礼赞第十章 古人“识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