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國瓔 日期:2016-12-26 10:27:30
中國文學史的編寫撰述,自二十世紀初以來,至今未嘗消歇。惟在格局體例與內涵課題上,已大致定型,若欲有所突破,實非易事。王國瓔教授的《中國文學史新講》,則是一部展現新格局,提供新視野的力著。
除 「總緒」介紹中國文學的傳統特質、發展大勢、作者類型、與場域背景之外,全書主體共分十二編。主要從宏觀角度,分別以不同文類的作品本身之源流演變為筆墨 重點,論述中國文學發展的大概趨勢與演變軌跡。當可與一般以朝代劃分文學發展階段,且以諸朝代中個別著名作家的成就為關懷中心的文學史,有互補之益。
作者简介
王國瓔
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碩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1994年辭去新加坡國立大學教職,返回母校台灣大學中文系任教迄今。前後從事教學與研究幾三十載,主要研究興趣是漢魏六朝詩及唐宋詩詞,已出版的專書或論文,包括山水詩、棄婦詩、送別詩之探討,以及個別作家,如陶淵明、謝靈運、李白、柳永諸家作品之論析。著作有《中國文學史新講(上、下)》(聯經,2006)、《中國山水詩研究》(聯經,1986)等。
目录:
總緒
一、中國文學的傳統特質
(一)歷史悠久傳統持續
(二)文學範圍雜而不純
(三)作品反映現實人生
(四)抒情詩是文學主流
(五)政教倫理色彩濃厚
(六)含蓄委婉韻味為高
二、中國文學的發展大勢
(一)形成期 ─ 先秦兩漢
(二)成熟期 ─ 魏晉至隋唐
(三)蛻變期 ─ 宋元明清
三、中國文學的作者類群
(一)作者遍佈各階層
(二)文人士子為主幹
(三)集體創作之普遍
(四)女性作者非主流
四、中國文學的場域背景
朝廷廟堂、山林田園、城市鄉鎮、閨中院內
第一編 中國文學的源頭 - 先秦文學
第一章 緒 說
一、先秦文學的興起背景
二、先秦文學的普遍特徵
第二章 古代神話
第一節 緒 說
一、何謂「神話」
二、相關文獻
第二節 古代神話的主要類型
一、創世神話
(一)盤古開天闢地
(二)女媧造人補天
二、自然神話
(一)共工怒觸不周山
(二)夸父與日逐走
(三)精衛木石填海
三、英雄神話
(一)羿射十日
(二)鯀、禹治水
(三)黃帝戰蚩尤
(四)刑天舞戚
第三節 古代神話的傳統特色
一、記載零星片段,缺乏完整體系,影響敘事文學的發展
二、原始意味濃厚,往往人獸同體,乃至物類變形者居多
三、宇宙自然、生命死亡、功業偉績為主要的內涵與關懷
(一)與自然爭勝,向權威挑戰的挫折與憾恨
(二)建功立業,遺愛人間,留名青史的嚮往
(三)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執著與癡頑
(四)時光流逝,生命短暫的恐懼與焦慮
第四節 古代神話的演變趨勢
一、神話歷史化
二、神話寓言化
三、神話神仙化
第三章 第一部詩歌總集 - 《詩經》
第一節 緒 說
一、《詩經》的名稱、時代、地域、作者
二、《詩經》的編訂與分類
三、《詩經》的應用與流傳
第二節《詩經》的主題內涵
一、先祖德業之頌美
二、民族歷史之追述
三、君臣宴饗之樂歌
四、農事活動之記錄
五、政治社會之怨刺
六、征戰行役之哀嘆
七、愛情婚姻之吟詠
第三節《詩經》之特色與傳統的開創
一、頌美怨刺吟詠情懷
二、人間世界現實生活
三、政治色彩道德意識
四、感情基調溫柔敦厚
五、四言句式聯章復沓
六、賦比興的修辭手法
七、解讀紛歧詩無達詁
第四章 作家文學的開端 - 「楚辭」
第一節 緒 說
一、何謂「楚辭」
二、楚辭形成之背景
(一)荊楚文化的孕育
(二)楚聲楚歌的滋養
三、「楚辭」與屈原
第二節《楚辭》主要作品概覽
一、〈九歌〉- 祭神歌舞劇的加工潤色
(一)名稱來源與寫作年代
(二)篇章體制與所祀諸神
(三)主題情調與香草花木
二、〈離騷〉- 第一篇自敘長篇抒情詩
(一)題意與寫作年代
(二)內涵與結構組織
(三)特色與傳統開創
三、〈九章〉- 遷客逐臣悲情的宣洩
(一)名稱、篇章真偽、寫作年代
(二)主題內涵
四、〈天問〉- 問蒼天
(一)題意與寫作年代
(二)內容與形式
五、〈招魂〉- 魂兮歸來
(一)作者、主旨、年代
(二)內容與形式
第三節「楚辭」的流派與後繼
一、悲秋文學的濫觴 - 宋玉〈九辯〉
二、艷情文學的先河 - 〈高堂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
第四節 小 結 - 從《詩經》到「楚辭」
第五章 敘事文學的前驅 - 歷史散文
第一節 緒 說
一、何謂「散文」
二、散文的萌芽 - 早期的文字記載
(一)甲骨卜辭
(二)銅器銘文
(三)《周易》卦爻辭
三、散文的雛形 - 《尚書》:第一部歷史文獻集
(一)《尚書》的名稱、性質、編訂
(二)今古文之分及偽古文《尚書》
(三)《尚書》的文學價值
第二節 歷史散文的興起與發展
總趨勢:由簡而詳,由質而文;由記事記言而敘事寫人
一、背景概述
二、記事與記言的濫觴 - 《春秋》與《國語》
(一)《春秋》概覽 - 第一部史傳散文,以記事為主
(二)《國語》概覽 - 第一部國別史,以記言為主
三、敘事傳統的奠定 - 《左傳》與《戰國策》
(一)《左傳》概覽 - 第一部敘事詳盡的編年史,史傳文學的濫觴
(二)《戰國策》概覽 - 第一部以策士活動與辯辭為主之史著
第三節 小 結
第六章 說理文章的肇始 - 諸子散文
第一節 緒 說
第二節 諸子散文的興起與發展
總趨勢:由簡而繁,由疏而密;由片段語錄而長篇議論
一、早期語錄體 - 《論語》、《墨子》
(一)《論語》概覽
1. 成書與體例
2. 散文特質
(二)《墨子》概覽
1. 成書與體例
2. 散文特質
二、語錄體至說理文的橋樑 -《孟子》、《莊子》
(一)《孟子》概覽
1. 成書與體例
2. 散文特質
(二)《莊子》概覽
1. 成書與體例
2. 散文特質
三、長篇論說文的開啟 -《荀子》、《韓非子》
(一)《荀子》概覽
1. 成書與體例
2. 散文特質
(二)《韓非子》概覽
1. 成書與體例
2. 散文特質
第三節 小 結
第二編 中國文學的起步與飛躍 - 兩漢文學
第一章 緒 說
第二章 兩漢辭賦的發展
第一節 緒 說
一、「賦」與「辭賦」
二、漢代辭賦的類型 - 騷體與散體
第二節 漢代辭賦興起的背景
一、文體本身發展趨勢
二、帝國空前統一繁榮
三、天子王侯獎勵提倡
第三節 漢代辭賦發展與流變
一、漢賦的形成 - 詩的賦化
(一)騷體短賦的典範 - 楚騷餘緒
(二)騷體短賦的轉變 - 句式散化
(三)散體大賦的成熟 - 散文為主
二、漢賦的全盛 - 散體大賦
(一)散體大賦的典範 - 體物圖貌的特色
(二)散體大賦的模擬 - 體物圖貌的繼承
(三)騷體傳統的延續 - 抒情言志的徘徊
三、漢賦的轉變 - 賦的詩化
(一)散體大賦的沒落
(二)抒情小賦的興起
第四節 漢賦的特色與文學地位
一、主題內涵方面
(一)擴大文學作品題材範圍
(二)遙接《詩經》美刺傳統
(三)承揚《楚辭》不遇情懷
二、藝術風貌方面
(一)承繼主客對話的佈局
(二)確立散韻兼備的行文
(三)奠定狀景寫物的傳統
(四)肇始尚辭好藻的文風
第三章 史傳文學的楷模 - 司馬遷《史記》
第一節 緒 說
一、《史記》的作者與名稱
(一)作者及撰寫緣起
(二)名稱及其由來
二、《史記》的取材與體例
(一)取材範圍
(二)體例開創
第二節 《史記》的文學特色與影響
一、第一部以「人」為本位的史傳文學
二、為小說格式體制與敘述模式立典範
(一)格式體制
1. 傳、記名篇
2. 開頭與結尾
3. 序言與論贊
(二)敘述模式
1. 第三人稱與客觀立場
2. 時間順序與敘述角度
3. 連鎖情節與線型結構
三、為小說人物形象與性格塑造奠傳統
(一)外貌形態的點染
(二)性格特徵的刻劃
(三)人物類型的建立
四、文筆疏宕從容,為唐宋「古文」的典範
第四章 漢代詩歌的發展
第一節 詩騷餘緒
一、雅頌體的徘徊
(一)祭祀宴饗之章 - 朝廷之樂
(二)諷諭勸戒之章 - 人臣之詩
二、楚歌體的迴盪
第二節 樂府新聲
一、樂府歌詩的產生
(一)樂府官署設立
(二)樂府歌詩界說
二、樂府歌詩的類型
(一)宗廟祭祀之章
(二)流行民間之歌
三、樂府歌詩的內涵情境
(一)征戰行役之苦
(二)惡吏豪強之諷
(三)貧困孤苦之哀
(四)愛情婚姻之怨
(五)生命無常之悲
四、樂府歌詩的文學成就 - 承傳與開拓
(一)承揚《詩經》寫實精神
(二)奠定社會諷諭詩之傳統
(三)突破《詩經》四言正體
(四)標誌敘事詩之趨向成熟
(五)保存樸實無華語言風格
第三節 五言流調 - 文人五言古詩
一、「古詩十九首」緒說
(一)名稱之由來
(二)作者與時代
(三)論者之推崇
二、「古詩十九首」的主要內涵
(一)離情相思之苦
(二)失志不遇之悲
(三)人生無常之嘆
(四)及時行樂之思
三、「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地位
(一)標誌五言詩體正式成熟
(二)確立文人詩歌語言藝術
1. 遣辭、造句
2. 意象、比喻
3. 典故、對比
(三)奠定中國詩歌抒情特質
(四)譜出中國詩歌悲哀基調
第四節 其他無名氏五言古詩
一、相傳李陵、蘇武贈答詩
二、〈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第三編 亂世文人的心聲 - 建安風骨與正始之音
第一章 建安風骨 - 雅好慷慨
第一節 緒 說
一、詩歌創作的蓬勃 - 彬彬之盛
二、時代詩風的標誌 - 建安風骨
第二節 建安詩歌的發展脈絡
一、漢末亂離,慷慨悲歌
二、鄴下雲集,新聲騰湧
(一)文人集團的形成
(二)華辭麗藻的追求
(三)尚情風氣的昌盛
第三節 建安詩歌的文學成就
一、樂府舊題詠懷時事
二、五言詩體蔚為主流
三、文人雅辭痕跡漸顯
(一)典故運用以示意
(二)煉字造句以逞才
四、作者風格特色各異
第二章 文學的自覺
第一節 創作意識的自覺
一、旨在抒情的創作意識
(一)詩歌的抒情化
(二)樂府的抒情化
(三)辭賦的抒情化
(四)應用文抒情化
二、尚情好藻的創作傾向
三、作家個人風格的顯現
第二節 批評意識的自覺
一、文體概念的形成 - 文體類別的區分
二、文學本質的認識 - 文體特徵的探討
(一)「文以氣為主」
(二)「詩賦欲麗」
第三章 正始之音 - 詩雜仙心
第一節 緒 說 - 正始之音的環境背景
一、政治局面:恐怖黑暗
二、時代思潮:崇尚老莊
三、文學現象:詩雜仙心
第二節 正始之音的雙星 - 阮籍與嵇康
一、阮旨遙深
二、嵇志清峻
第三節 正始之音的主要內涵
一、亂世危懼之感
二、幽獨孤寂之情
三、仙鄉隱逸之企
四、徬徨失路之悲
第四節 正始之音的文學地位
一、奠定詠懷組詩之體例
二、脫離樂府民歌之模仿
三、唱詠莊老玄虛之企慕
四、建立隱晦曲折之詩風
第四編 中國詩歌主要類型的形成 - 兩晉南朝詩歌之發展
第一章 緒 說 - 環境背景
一、文學批評理論興盛
(一)文體概念的產生
(二)文體特徵的探討
(三)《文心雕龍》、《詩品》、《文選》問世
二、文學獨立觀念初成
(一)朝廷官方措施
(二)崇尚文學風氣
(三)政教倫理淡化 - 聲色大開
三、詩歌多樣類型建立
第二章 擬古詠史之懷
第一節 擬古詩的形成與發展
一、所謂 「擬古」
二、「擬古」詩的序幕 - 漢魏
(一)《詩經》四言體的模擬 - 西漢
(二)「楚騷」與辭賦的模擬 - 兩漢
(三)漢樂府與古詩的模擬 - 曹魏
三、「擬古詩」的風行與演變 - 兩晉南朝
(一)四言正體的模擬
(二)漢人作品的模擬
(三)知名作家作品的模擬
第二節 詠史詩的萌生與演變
一、詠史詩界說
二、詠史詩的萌生
三、詠史詩的演變
(一)歷史的追述 - 檃括本傳,不加藻飾
(二)個人的抒懷 - 藉史抒懷,性情俱見
第三章 綺情兒女之思
第一節 君臣男女的寄託
一、傳統的形成
二、文人的沿襲
第二節 兒女私情的吟詠
一、思婦遊子之情
二、對妻子的深情
三、對亡妻的懷思
第四章 仙隱玄虛之詠
第一節 隱逸詩的風行與演變
一、「隱逸」的概念
二、隱逸詩界說
三、隱逸詩的風行
四、隱逸詩的典型及其演變
(一)嚮往隱逸的避世離俗
(二)企慕隱逸的恬澹虛靜
(三)歌詠隱逸的逍遙自適
五、隱逸詩的鼎盛及其大成
(一)文人名士的隱逸情懷
(二)躬耕隱士的隱逸情懷
第二節 玄言詩的風行與告退
一、玄言詩界說
二、玄言詩的興起與特色
三、玄言詩的類型與演變
(一)玄虛之境的嚮往
(二)玄理之思的闡明
(三)玄遠之趣的抒發
四、玄言詩的餘響
第三節 遊仙詩的風行與演變
一、遊仙詩界說
二、遊仙詩的範疇
三、遊仙詩的風行
四、遊仙詩的類型
(一)寫列仙之趣
(二)詠一己之懷
五、遊仙詩的演變
(一)仙人長生的企慕
(二)遨遊仙境的嚮往
(三)仙隱情懷的合流
六、遊仙詩的餘響
第五章 田園山水之情
第一節 田園詩的形成與接受
一、田園詩界說
二、田園詩的產生
三、田園詩的典型風格
(一)田園詩的主題內涵
(二)田園詩的藝術風貌
(三)田園詩與隱逸詩
四、陶淵明田園詩舉例
五、陶淵明田園詩接受歷程
第二節 山水詩的產生與流變
一、山水詩界說
二、山水詩的產生
三、山水詩的典型及其流變
(一)山水與莊老名理並存
(二)山水與宦遊生涯共詠
(三)山水與宮廷遊宴同調
四、山水詩的後續 - 山水與田園情趣合流
第六章 詠物宮體之盛 - 「齊梁詩」
第一節 後世論「齊梁詩」
第二節 齊梁文人集團與詩壇現象
一、文風的熾烈,文人集團蓬勃
二、文學集團化,共性多於個性
三、文學的獨立,無關政治教化
四、詩歌的創作,追求唯美新變
(一)語言:講究聲律、對偶、辭藻,追求流暢自然
(二)形式:體裁多樣,篇幅漸短
(三)題材:詠物、宮體艷情鼎盛
第三節 齊梁詩的發展概況
一、創作高峰的開端 - 永明十年間
二、承先啟後的過渡 - 天監至中大通三十年間
三、詩歌創作的鼎盛 - 蕭綱入居東宮二十年間
第四節 詠物詩的形成與特色
一、詠物詩界說
二、詠物詩的形成
三、詠物詩的類型特徵
(一)巧言切狀:窮物之形,盡物之態,寫物之美
(二)指物成形:無假題署,單純體物圖貌
(三)即物達情:詠物寄意,感嘆人生,流連閨思
第五節 宮體詩的形成與特色
一、宮體詩界說
二、宮體詩的形成
(一)吳歌西曲
(二)漢魏舊曲
三、宮體詩的類型特徵
(一)側重抒寫情思
(二)側重描繪聲色
第六節 齊梁詩的重新評價
一、開拓詩歌題材範圍
二、擺脫政教倫理束縛
三、奠定近體詩律基礎
四、提供摹寫物態典範
第五編 中國詩歌發展之高峰-唐詩發展演變歷程及其餘波
第一章 緒 說
第一節 唐詩簡介
第二節 唐詩繁榮的環境背景
第三節 唐詩的分期
第二章 唐詩的前奏 - 隋詩概覽
第一節 緒 說
第二節 宮廷詩 - 隋詩主流
第三節 非宮廷詩 - 抒情之章
一、傷離意緒
二、山水清音
三、邊塞悲情
第四節 小 結
第三章 初唐詩壇 - 走向盛唐
第一節 緒 說
第二節 宮廷詩人主掌詩壇 - 貞觀前後
一、齊梁餘響 - 體物寫物
(一)題材內容趨向雅正
(二)意境氣勢趨向宏偉
二、龍朔詩風 - 綺錯婉媚,「上官體」風行
三、宮廷之外 - 抒情述懷,表現自我為主
(一)宮廷詩人羈旅行役之情
(二)在野詩人避世隱逸之懷
第三節 庶族詩人紛紛登場 - 武后時期
一、「四傑」的革新
(一)否定龍朔詩風
(二)自我意識伸張
(三)題材內容擴大
(四)形式體裁多樣
二、陳子昂的復古
(一)主張恢復漢魏風骨
(二)寫詩寄寓個人懷抱
三、沈、宋的聲律
第四章 盛唐之音
第一節 緒 說
第二節 盛唐之音的始唱
第三節 盛唐之音的主曲
一、山水田園之吟詠
二、邊塞軍旅之謳歌
第四節 盛唐之音的高歌 - 李白
一、表現自我,宣洩己情
(一)以神奇幻境、豐富想像,眩人耳目
(二)以奔放感情、豪邁氣勢,動人心魂
二、樂府歌行,縱橫馳騁
(一)舊題樂府 - 揮灑自如
(二)雜言歌行 - 縱橫馳騁
第五節 盛唐之音的新聲 - 杜甫
一、生民黎元的關懷,朝政時局的諷諭
二、表現藝術的開拓
(一)發揚詩歌的敘事功能
(二)開創議論入詩的傳統
(三)擴大律詩的表現範圍
第五章 中唐風貌
第一節 緒 說
第二節 大歷詩風 - 盛唐餘音的徘徊
一、追求清雅閒適 - 王孟的迴響
二、反映社會現實 - 杜甫的繼承
第三節 貞元、元和詩風 - 唐詩的「中興」
一、崇尚淺近通俗 - 元白詩派
(一)以俗事俗語入詩
(二)為改革時弊寫詩
(三)以身邊瑣事入詩
(四)敘事詩臻至成熟
二、講求險奇怪誕 - 韓孟詩派
(一)意境構思:光怪陸離,虛幻荒誕
(二)語言藝術:造語險怪,以文為詩
三、清新豪峻,幽冷孤峭 - 獨特詩風詩人舉例
(一)晚唐懷古詠史之序幕:劉禹錫
(二)盛唐山水田園之卒章:柳宗元
第六章 晚唐夕暉
第一節 緒 說
一、辭藻駢儷的偏愛
二、哀傷情調的沈湎
第二節 大中詩壇
一、歷史往昔的緬懷
二、愛情主題的吟詠
三、審美趣味的變新
第三節 唐末詩壇
一、社會寫實的迴響
二、淡泊冷漠的表露
三、綺情艷思的追求
第七章 唐詩的餘波蕩漾
第一節 宋詩的承傳與開拓
一、「唐詩」與「宋詩」
二、宋詩的自成一家
(一)敘述痕跡的普遍
(二)日常生活的關懷
(三)社會意識的增強
(四)說理議論的好尚
(五)悲哀人生的揚棄
(六)平淡寧境的追求
三、宋詩的發展大勢
(一)唐詩的追隨模仿
(二)宋詩的風格初成
(三)宋詩的風格確立
(四)宋詩的南渡情懷
(五)宋詩的尾聲餘響
第二節 金元詩的發展大勢
一、金詩的發展軌跡
(一)金詩的發軔 - 「借才異代」
(二)金詩的成熟 - 「國朝文派」
1. 蒼勁豪宕
2. 清幽冷寂
(三)金詩的繁榮 - 南渡詩壇
1. 含蓄蘊藉
2. 奇崛峭硬
(四)金詩的卒章 - 元好問的總結
二、元詩的發展軌跡
(一)元詩的初起
1. 前朝影響 - 宋金詩餘緒
2. 新聲初奏 - 唐音的迴響
(二)元詩的鼎盛
1. 元音始倡
2. 元詩主流
(1)雅正之音 - 元詩四大家
(2)清麗之響 - 非漢族詩人
(三)元詩的夕暉 - 鐵崖體
第三節 明清詩的發展大勢 - 中國古典詩歌的卒章
一、明詩的發展歷程 - 宗唐與復古
(一)明詩的發端 - 宗唐之始
(二)明詩的鼎盛 - 詩必盛唐
(三)明詩的夕暉 - 獨抒性靈
(四)明詩的尾聲 - 義士之歌
二、清詩的發展歷程
(一)清詩的始唱 - 易代情懷與國朝情韻
(二)清詩的鼎盛 - 理論與創作的繼承與翻新
(三)清詩的夕暉 - 哀輓之音
(四)清詩的尾聲 - 詩界革命與新派詩
第六編 散體古文發展之高峰 - 唐宋古文的盛行及其後續
第一章 緒說
一、散體古文的駢化
二、「駢文」與「古文」
三、中唐「古文運動」
第二章 唐前駢文的興盛
第一節 魏晉駢文的成體
第二節 南朝駢文的風行
第三章 文章復古的主張
第一節 駢辭儷句的排斥
第二節 文以載道的鼓吹
第四章 唐代古文的發展
第一節 南朝駢儷的餘緒 - 初唐
第二節 由駢至散的過渡 - 盛唐
第三節 散體古文的風行 - 中唐
一、文起八代之衰 - 韓愈
(一)理論的提出
1. 文以明道 - 文章宗旨
2. 氣盛言宜 - 作者修養
3. 不平則鳴 - 創作緣起
4. 陳言務去與文從字順 - 語言革新
(二)古文的實踐
1. 論說雜文
2. 書牘贈序
3. 碑銘哀祭
二、山水小品之宗 - 柳宗元
(一)理論的呼應
(二)古文的實踐
1. 山水遊記
2. 寓言小品
3. 雜體傳記
三、暢曉平易之文 - 白居易、劉禹錫
第四節 散體古文的式微 - 韓柳之後
第五節 駢儷文章的復甦 - 晚唐文壇
第五章 宋代古文的復興
第一節 晚唐文風的餘波 - 宋初文壇
第二節 古文復興的序幕 - 范仲淹
第三節 古文風格的確立
一、平易自然 - 歐陽修
二、揮灑自如 - 蘇軾
三、慷慨悲愴 - 陸游、文天祥
四、情深意婉 - 李清照
第四節 筆記小品的風行
一、體式形成
二、撰述成風
三、詩話興起
第六章 古文地位的鞏固 - 金元明清散體古文
第一節 金元古文的宗唐宗宋
一、金代散體古文的發展 - 金文的宗唐宗宋
(一)異代文風的延續 – 金初文壇
(二)本土作家的興起 - 國朝文壇
(三)南渡文風的隆盛 - 南渡文壇
(四)流落異代的卒章 - 金亡前後
二、元代散體古文的發展 - 元文的宗唐宗宋
(一)出入韓歐,遙追漢魏 - 中統至元文壇
(二)盛世之文,和平雅正 - 延祐前後文壇
(三)先秦漢魏,調和融會 - 元末文壇
(四)雅俗並重 - 鍾嗣成〈錄鬼簿自序〉
第二節 明清古文的耀眼夕暉
一、明代古文的發展 - 文人化、個性化
(一)謹慎平穩的筆墨 - 明初文壇
1. 宗經師古,文以明道 - 開國文臣之文
2. 雍容典雅,點綴昇平 - 台閣文臣之文
(二)復古聲浪的潮湧 - 中葉文壇
1. 文必秦漢,擬古成風 - 前後七子之文
2. 師法唐宋,直據胸臆 - 歸有光之文
(三)個人情性的流露 - 晚明文壇
1. 獨抒性靈,不拘格套 - 公安竟陵之文
2. 性靈小品,神遙旨永 - 晚明小品之葩
二、清代古文的發展 - 學者化、學術化
(一)遺民情懷的抒發 - 清初文壇
1. 學人之文
2. 文人之文
(二)盛世氣象的展現 - 中葉文壇
1. 桐城派興起
2. 陽湖派隨行
3. 性靈之夕照
4. 駢文之迴響
(三)衰世心聲的流露 - 晚清文壇
第七編 文言短篇小說發展之高峰 - 唐人傳奇及其後續
第一章 緒 說
一、「小說」的概念
二、「傳奇」的定義
第二章 唐傳奇的先聲 - 魏晉六朝筆記小說
第一節 小說觀念的覺醒
一、虛構意識的萌芽
二、娛樂功能的體認
第二節 筆記小說的類型
一、志怪小說
二、志人小說
第三章 唐傳奇的開拓與創新
第一節 作者創作的自覺,由紀實轉向虛構
第二節 旨趣意境的創新,題材內容的擴大
一、神異故事 - 初唐傳奇的過渡色澤
二、諭世故事 - 盛唐傳奇的正式成熟
三、愛情故事 - 中唐傳奇的傑出表現
四、俠義故事 - 晚唐傳奇,武俠小說的濫觴
第三節 藝術風貌與寫作傳統
一、體制特色
二、語言風格
三、敘述角度
四、情節結構
五、人物塑造
第四章 唐傳奇的後續
第一節 繼承與轉變 - 兩宋文言短篇小說
一、歷史人物的傳奇
二、筆記小說的復甦
三、世俗趣味的滲入
第二節 夕陽的餘暉 - 明清文言短篇小說
一、傳奇小說復興,詩詞韻文湧入
二、傳奇志怪融合,抒情意味增濃 - 蒲松齡《聊齋誌異》
第八編 唐宋詞的發展演變及餘響
第一章 緒 說
一、何謂「詞」
二、詞的產生
三、民間流行歌詞 - 敦煌曲子詞
四、文人按拍填詞 - 中唐文人詞
第二章 詞為「艷科」的形成與蛻變 - 晚唐五代詞
第一節 花間詞派的產生 - 晚唐與西蜀詞
一、艷情閨思的吟詠
二、軟媚詞風的奠定
三、個人情懷的流露
第二節 抒情意味的增濃 - 南唐詞
一、幽微心境的吟詠
二、聲色遊樂的沈醉
三、家國人生的悲慨 - 詩化的開端
第三章 宋詞的茁長與演變 - 北宋詞
第一節 前期的茁長 - 真宗朝後期至仁宗朝
一、南唐詞風的延伸 - 富貴閒雅氣象
二、慢詞長調的興起 - 宋詞的「新聲」
三、世俗情味的流露 - 賦化的開端
第二節 後期的演變 - 英宗朝至靖康之變前夕
一、言志傳統的形成 - 豪放詞風開啟,詞的詩化
二、花間遺韻的迴盪 - 婉約詞風確立,詞的深化
三、鋪敘勾勒的發揚 - 婉約詞派高峰,詞的賦化
第四章 宋詞的極盛與漸衰 - 南宋詞
第一節 宋詞的極盛:宋金對峙至宋蒙聯合滅金
一、飄泊流離的哀傷 - 南渡詞人的情懷
二、憂國志士的悲憤 - 豪放詞派的形成
三、遁世隱逸的謳歌 - 元人散曲的先聲
第二節 宋詞的漸衰:宋蒙對峙時期至南宋滅亡
一、艷情雅趣的融合 - 詞的雅化
二、時代傷痕的低吟
三、亡國之痛的哀鳴
第五章 宋詞的餘響 - 金元明清詞
第一節 金元詞的迴音
一、金詞的發展概況
(一)金初詞壇 - 黍離之悲,隱逸之思
(二)中葉詞壇 - 雄勁剛健之氣,高朗清逸之風
(三)南渡以後 - 雄勁清逸之發揚,深婉豪邁集大成
二、元詞的發展概況
(一)前期詞壇 – 宋金餘風
(二)後期詞壇 – 雅詞再興
第二節 明清詞的夕照
一、明詞的發展概況
(一)明初詞壇 – 入仕新朝的異代情懷
(二)中葉詞壇 – 豪壯清麗的徘徊顧盼
(三)晚明詞壇 – 雲間詞派的末代悲歌
二、清詞的耀眼夕暉
(一)清初詞壇 – 遺民情懷,流派紛呈
(二)中葉詞壇 – 浙西陽羨餘響,常州詞派興起
(三)晚清詞壇 – 憂患情懷,衰世悲音
第九編 元散曲的興起發展及後續
第一章 緒說
一、散曲的名稱
二、散曲的體式
三、散曲的襯字
四、散曲的用韻
五、散曲的語言
六、元散曲總集
第二章 散曲風格的形成
第一節 散曲曲樂風格之形成
一、北曲聲情的特徵
二、曲樂風格的形成
(一)傳統詞調的變化
(二)俗謠俚曲的流行
(三)胡樂番曲的輸入
第二節 散曲文學特質之形成
一、評家對曲的描述
二、散曲的文學特質
第三章 元散曲發展大勢
第一節 散曲的初起 - 詞曲界限未明,詞曲同體
第二節 散曲的初盛 - 勾欄作家活躍,本色確立
第三節 散曲的鼎盛 - 創作流派形成,名家輩出
一、豪放派
二、清麗派
第四節 散曲的衰落 - 作品詩化雅化,作家銳減
第四章 元人散曲的後續 - 明清散曲
第一節 明散曲的復興
一、明初曲壇 - 北曲餘響與南曲初興
二、中葉曲壇 - 南曲北曲的風格分流
三、晚明曲壇 - 散曲詞化與婉麗成風
第二節 清散曲的式微
一、清初曲壇 - 元北曲風味的因襲
二、中葉曲壇 - 清雅與婉麗的追摹
三、晚清曲壇 - 勸世與諷世的迴盪
第十編 中國戲曲發展之雙峰 - 元雜劇與明清傳奇
第一章 元雜劇緒說
一、「戲劇」與「戲曲」
二、元「雜劇」的名稱
三、元雜劇作家及作品
第二章 元雜劇的先聲 - 中國戲曲的萌生與形成
第一節 先秦巫覡歌舞與俳優調笑 - 中國戲曲的起源
一、巫覡歌舞以媚鬼神 - 樂神之用
二、俳優調笑以娛耳目 - 娛人之用
第二節 兩漢魏晉南北朝表演藝術 - 中國戲曲的萌芽
一、兩漢角觝戲〈東海黃公〉
二、蜀漢「慈潛訟鬩」與曹魏〈遼東妖婦〉
三、北齊〈蘭陵王〉與〈踏謠娘〉合歌舞以演一事
第三節 唐代歌舞戲與參軍戲的故事表演 - 中國戲曲的誕生
一、唐代歌舞戲 - 歌舞與角觝合流
二、唐代參軍戲 - 滑稽對話為調笑
第四節 宋金雜劇與諸宮調 - 中國戲曲的成型
一、宋金雜劇流行
(一)宋雜劇
(二)金院本
二、諸宮調的說唱
第三章 元雜劇興盛的環境背景
一、文士儒生投身戲曲,提高雜劇表演素質
二、瓦舍文化蓬勃發展,提供雜劇發展空間
三、蒙古貴族愛好提倡,推動雜劇表演盛行
第四章 元雜劇的發展歷程
第一節 發展分期問題
第二節 元雜劇的初興
一、北方都會為活動重鎮 - 北曲傳統的形成
二、作家作品的時代心聲
(一)時代憂患憤世之情 - 公案、綠林劇
(二)時局的批判與感懷 - 歷史劇的盛行
(三)神仙道化的文士情懷 - 度脫劇的初興
第三節 元雜劇的鼎盛
一、題材內容的演變
(一)男女愛情的歌詠吟唱
(二)仙道度脫的世俗情味
(三)文人事跡的緬懷寄託
二、曲辭文采的重視,風格情調的雅化
三、作家與演員南遷
第四節 元雜劇的衰微
一、雜劇活動中心的南移
二、科舉恢復,作家減少,作品雅化
三、雜劇體制本身的局限
第五章 元雜劇的體制特徵
一、每本四折或加楔子
二、人物角色分門別類
三、音樂演唱但憑規矩
四、表演動作以「科」提示
五、題目正名總括大旨
第六章 元雜劇的文學特質
一、起承轉合的單線結構
二、散韻兼備的語言藝術
三、強調典型的人物形象
四、悲喜相雜的生命情調
五、抒情寫意的創作意圖
六、相因相襲的故事題材
第七章 明清傳奇的茁長演變
第一節 明清傳奇緒說
一、雜劇的邊緣化
二、「傳奇」的定名
第二節 明清傳奇雛形
一、由南戲到傳奇
二、元末四大南戲
三、高明〈琵琶記〉
第八章 明傳奇的興隆與發展
第一節 由民間到文壇 - 明初
一、文人參與創作
二、體制逐漸定型
三、教化宗旨顯著
第二節 由成熟到繁盛 - 中葉以後
一、主題內涵擴大
二、昆山聲腔奠定
三、筆沾詼諧幽默
四、文辭趨向典麗
第三節 明傳奇的高峰 - 晚明
一、大家名著出現 - 湯顯祖〈牡丹亭〉
二、風格流派形成
三、曲論著作豐碩
第九章 清傳奇的全盛與漸衰
第一節 傳奇全盛的標誌
一、專業作家崛起
二、內涵旨趣多端
三、理論蓬勃新穎
第二節 洪昇〈長生殿〉
一、愛情與時局合流
二、文辭清麗兼通俗
第三節 孔尚任〈桃花扇〉
一、離合與興亡同悲
二、結構與主題環扣
三、人物形象的突破
第四節 傳奇的尾聲 - 中國戲曲發展的夕陽
一、昆曲的衰落與地方戲崛起
二、劇本案頭化與搬演折子化
三、京劇的興起
第十一編 白話短篇小說之發展與後繼
第一章 緒 說
一、「文言」與「白話」
二、作者、讀者、作品
第二章 白話短篇小說的前驅 - 敦煌變文與話本
第一節 變文的興起
一、「俗講」與「講經文」
二、「轉變」與「變文」
第二節 變文的文學特徵
一、變文的類型
(一)宗教變文 - 宣揚佛教教義
(二)世俗變文 - 脫離佛教教義
1. 歷史故事變文
2. 民間傳說變文
3. 當代人物事蹟
二、變文的體制
三、變文的敘事
(一)誇張變形,想像神奇的描述
(二)故事人物,注意性格的塑造
第三節 唐代說話與敦煌話本
第三章 白話短篇小說的形成 - 宋元話本
第一節 宋代民間說話伎藝
一、說話成專業
二、說話分門類
第二節 話本的編寫與刊行
一、話本的編寫
二、話本的刊行
(一)講史話本 - 平話
(二)小說話本 - 小說╱短書
第三節 宋元小說話本的文學特色
一、敘述語氣
二、體制形式
三、題材內涵
四、情節結構
(一)縱向單線結構
(二)情節曲折取勝
五、人物塑造
(一)肖像描寫
(二)性格刻劃
第四章 白話短篇小說的繁榮 - 晚明「擬話本」湧現
一、專業文人作家的出現
二、以讀者為對象的創作
三、品質提升與數量激增
第五章 白話短篇小說的成熟 - 《三言》與《二拍》
第一節 整齊美觀的篇目
第二節 題材內容的因革
一、愛情婚姻
二、公案罪行
三、盜賊俠義
四、歷史人物
五、神仙鬼怪
第三節 說話傳統的沿襲
一、敘述語氣
二、體制形式
三、夾雜韻文
第四節 情節結構與人物形象
一、情節結構之經營
二、人物形象之塑造
第六章 白話短篇小說的後繼
一、明末代表作概覽
(一)周清原《西湖二集》
(二)席浪仙《石點頭》
二、清初代表作概覽
(一)李漁《無聲戲》、《連城璧》、《十二樓》
(二)《鴛鴦針》、《醉醒石》
第十二編 明清長篇章回小說發展歷程
第一章 緒 說
第一節 章回小說的體制特徵
一、楔子開端
二、分章標回
三、敘事結構
第二節 章回小說發展總趨向
一、整體風格:逐漸擺脫話本格局,增強文學性,臻至文學化
二、題材內容:歷史、神話走向現實社會人生及家庭日常生活
三、人物形象:由強調人物之間的群體意識走向標榜個體意識
四、價值取向:對傳統倫理道德由推崇走向批評,甚至意圖顛覆
第二章 章回小說的前驅 - 宋元話本
第一節、講史話本 - 平話
一、《新編五代史平話》(殘本,宋元間刊行)
二、《全相平話五種》(日本內閣文庫藏)
三、《大宋宣和遺事》(南宋人編寫,元人增益)
第二節、說經話本
一、《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日本高山寺藏)
二、《西遊記平話》片段
第三節、小說話本
〈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
第四節、雜劇劇本
三國故事劇目、水滸故事劇目、西遊記雜劇劇目…
第三章 章回小說的問世與定型 - 元末明初至明中葉
第一節 歷史演義《三國演義》 - 第一部章回小說
一、成書經過:《三國志通俗演義》到《三國志演義》
二、《三國演義》概覽
第二節 英雄傳奇《水滸傳》
一、英雄傳奇與歷史演義
二、版本演變:繁本→簡本→楊定見本→金聖嘆本
三、《水滸傳》概覽
第四章 章回小說的繁榮 - 嘉靖、萬曆年間
第一節 通俗小說地位的提升
一、前衛文人士子推崇通俗小說
二、小說的刊行與撰寫臻至高峰
第二節 神魔小說《西遊記》 - 第一部具詼諧趣味之作
一、與詩話本、平話本比照
二、《西遊記》概覽
第三節 世情小說《金瓶梅》 - 第一部個人獨自經營之作
一、流傳與刊行
二、《金瓶梅》概覽
三、於小說史的意義
第五章 章回小說的鼎盛 - 明末清初至晚清
第一節 才子佳人小說之湧現
一、緒說
(一)內涵旨趣
(二)人物形象
(三)格式體制
(四)作者身分
二、代表作概覽
(一)《平山冷燕》
(二)《玉嬌梨》
(三)《好逑傳》
第二節 諷刺小說《儒林外史》 - 第一部針對文士儒生行徑之作
一、《儒林外史》概覽
二、於小說史的意義
第三節 人情小說《紅樓夢》 - 第一部含有濃厚自傳意味之作
一、版本與流傳
二、《紅樓夢》概覽
三、於小說史的意義
第六章 章回小說的夕陽 - 晚清譴責小說的風行
第一節 譴責小說風行的背景
一、西方政經文化的衝擊
二、小說政教功能的倡導
三、小說刊物的風起雲湧
第二節 四大譴責小說概覽
一、《官場現形記》
二、《二十年目睹之怪現象》
三、《老殘遊記》
四、《孽海花》
小 結
後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