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宋)王应麟 日期:2021-11-15 02:10:31
蒙学,是对我国传统的幼儿启蒙教育的一个统称,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中国古代非常重视蒙学教育,它滥觞于周秦两汉,可谓源远流长。本书选取过去影响较大、流传较广、文字简单清新的蒙学教材,根据文本,采取绘本的形式重新演绎,配以生动活泼、细腻精致的插图,加上易于诵读的拼音,用这种图文呼应的阅读方式帮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认同传统文化。
《三字经》被人称为“蒙学第一书”,它用的是三字一句、四句一组的形式,朗朗上口,符合儿歌的特点,读起来轻松愉快。它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堪称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文化史。如今,它已经风行700多年,流传海外众多国家,是一部优秀的儿童国学启蒙教材。王应麟(1223-1296),南宋官员、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祖籍河南开封,后迁居庆元府鄞县(今浙江鄞县),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进士,宝祜四年(1256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官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召为秘书监、权中书舍人,知徽州、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等职。其为人正直敢言,屡次冒犯权臣丁大全、贾似道而遭罢斥,后辞官回乡,专意著述20年。为学宗朱熹,涉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一生著述颇富,计有20余种、600多卷,相传《三字经》为其所著。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字经》的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修改或增加。关于版本变化,迄今为止所见的就有宋末元初的1068字本,明代的1092字本,明末的1122字本,清初的1140字本及1170字本等多个版本,并出现相关注解本、插图本。如明清时期就有《增补三字经》《节增三字经》和《广三字经》等。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章太炎的《三字经》增订本,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流传最广的版本。
本书在综合了大众普遍接受的版本的精华的基础上编辑而成,但是由于主体部分来源于南宋时的版本,故仍署名王应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