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远明 日期:2021-11-25 15:16:36
和合是一种思维方式
人们常谈和合,然而对于和合的含义却很模糊。
和合不是乡愿。如果没有原则,一味讨好别人,那是乡愿。而和合则不同,有着鲜明的内在的衡量准则。和合是为了达到双赢而采取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内方外圆的处事方式。
和合不是和稀泥。和稀泥不是解决事情的方式,而是妥协的逃避的处事方式。和合则是相对于斗争而言,是探讨采取和平的方式还是斗争的方式解决问题。最终采取的是一种和的,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解决方式。
所以和合非乡愿,非和稀泥,而是我们积极面对事情,面对世界的一种思维的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在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和力量,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之后而采取的一种能使各方利益最大化,尽量减少损失的方式。所以和合是历代统治者的美好追求,也是我们对世界的一种把握,更是我们遇事而采取的一种思维方式。
要有和合的思维,就要有和合的自我。人永远在追求身与心的和合。身心和合就幸福,不和合就痛苦。只有身与心和合,人遇事才能考虑到方方面面。人的思维是球状的思维,也就是多维、多角度地考虑各方的利益。绝不可执其一面,而不顾其他,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人的利益。更不可能永远处于抱怨的状态。
只有达到自我和合,才能与世界处于最好的状态,这个人才会充满感恩之心。他看到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是值得尊重的,一切都是自己的朋友,因为天下一家,众生是一体的。伤害别人也是伤害自己。
这样的人,他会尊重自己,绝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无底线地讨好别人。因为他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对待上级,他会尊重,他会提出自己的合理的建议,也知道自己的建议不被采纳后如何处理。他会尊重而不失自己的尊严。对待下级,他会知道如何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他知道,人与人之间即使是上下级,互相尊重也是第一位的,人格尊严上永远是平等的。他尊重别人也是有原则的。他懂得进与退。对待自然界,他不会永不满足地攫取,因为他明白人类对自然的任何一种过度的开发,总会遭到报应。
这些其实都是和合的思维。如果没有这种思维,可能一遇到不合之时事,或者一受到委屈,就暴跳如雷。因此没有和合思维的人,办事效率不高。而且永远也不会有一个好人缘,永远也不会受到欢迎。
要培养和合的思维,首先要广读圣贤书。通过读书扩大自己的眼界和境界。知识多了,自己内在的容量大了,就不会对小事执着。一个人如果有世界的眼光,就不会拘泥于鸡毛蒜皮的小事。通过读书,眼光放大了,也就会明白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什么是自己带不走的,因此就不会钻进名利眼里。读书就是培养这种眼界。
读书可以明理。道理明白了,我们做事就会顺着这个规律,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个规律就是和合。因为世间万物各得其和而生,所以首先要多读书。
要培养和合的思维,还要多思考。读书可以改变内在,但是读书与现实总还有距离。通过不停地思考,就能把所有的知识都融会贯通起来。而知识一旦通起来,就会明白许多道理,就会把握住许多事物的发展规律,就会对事情有预见性,通过对事物规律的分析而做出科学的判断。
读书多了,思考多了,可以预见性地把握世界,可以不为表面的错综复杂所迷惑。在这种复杂的表面下,抓住了本质就简单。正所谓大道至简。我们把事情复杂化,主要就是没有抓住本质。这个本质就是和的需求。
所以万事万物都是求和,达到和的一种方式。(P3-4)
和,是人性之所需,社会之所求,更是大道之所在。因此,和合之道,是世之大道;和合之用,是世之大用;和合之美,是世之大美。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魂,文以铸之。大道在和,无远弗届。
文化的魅力在于交流,在于辐射,在于广泛地被吸收与接纳。文化的力量在于润物无声地润入政治力量、经济力量和社会力量。
本书是作为“和合三部曲”之三推出的,在前两部《我心安静》《内和外合》的基础上,旨在让和合文化能尽快地走进生活,走进大众,走进社会。
本书为台州学院和合文化研究院、天台山文化研究院成果。亦师亦友的学报副主编、研究院执行院长胡正武先生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