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郁达夫 日期:2021-12-17 03:39:10
暑假后第二学期开始的时候,郑秀岳的座位变过了。入学考试列在第七名的她,在暑假大考里居然考到了第一。
这一年的夏天特别的热,到了开学后的阳历九月,残暑还在蒸人。开学后第二个礼拜六的下午,郑秀岳换了衣服,夹了一包书籍之类的小包,站立在校门口的树荫下探望,似乎想在许多来往喧嚷着的同学,车子,行人的杂乱堆里,找出她家里来接她回去的包车来。
许多同学都嘻嘻哈哈的回去了,门前搁在那里等候的车辆也少下去了,而她家里的那乘新漆的钢弓包车依旧还没有来。头上面猛烈的阳光在穿过了树荫施威,周围前后对几个有些认得的同学少不得又要招呼谈几句话,家里的车子寻着等着,可终于见不到踪影,郑秀岳当失望之后,脸上的汗珠自然地也增加了起来,纱衫的腋下竞淋淋地湿透了两个圈儿。略把眉头皱了一皱,她正想回身再走进校门去和门房谈话的时候,从门里头却忽而叫出了一声清脆的唤声来:
“郑秀岳,你何以还没有走?”
举起头来,向门里的黑荫中一望,郑秀岳马上就看出了一张清丽长方,瘦削可爱的和她同座的冯世芬的脸。
“我们家里的车子还没有来啦。”
“让我送你回去,我们一道坐好啦。你们的家住在哪里的?”
“梅花碑后头,你们的呢?”
“那顶好得咧,我们住在太平坊巷里头。”
郑秀岳踌躇迟疑了一会,可终被冯世芬的好意的劝招说服了。
本来她俩,就是在同班中最被注意的两个。入学试验是冯世芬考的第一,这次暑假考后,她却落了一名,考到了第二。两人的平均分数,相去只有一·三五的差异,所以由郑秀岳猜来,想冯世芬心里总未免有点不平的意气含蓄在那里。因此她俩在这学期之初,虽则课堂上的坐席,膳厅里的食桌,宿舍的床位,自修室的位置都在一道,但相处十余日间,郑秀岳对她终不敢有十分过于亲密的表示。而冯世芬哩,本来就是一个理性发达,天性良善的非交际家。对于郑秀岳,她虽则并没有什么敌意怀着,可也不想急急的和她缔结深交。但这一次的同车回去,却把她两人中间的本来也就没有什么的这一层隔膜穿破了。
当她们两人正挽了手同坐上车去的中间,门房间里,却还有一位二年级的金刚,长得又高又大的李文卿立在那里偷看她们。她的脸上,满洒着一层红黑色的雀斑,面部之大,可以比得过平常的长得很魁梧的中年男子。她做校服的时候,裁缝店总要她出加倍的钱,因为尺寸太大,材料手工,都要添加得多。说起话来,她那副又洪又亮的沙喉咙,就似乎是徐千岁在唱《二进宫》。但她家里却很有钱,狮子鼻上架在那里的她那副金边眼镜,便是同班中有些破落小资产阶级的女孩儿的艳羡的目标。初进学校的时候,她的两手,各带着三四个又粗又大的金戒指在那里的,后来被舍监说了,她才咕哝着“那有什么,不带就不带好啦”的泄气话从手上除了下来。她很用功,但所看的书,都是些《二度梅》,《十美图》之类的旧式小说。最新的也不过看到了鸳鸯蝴蝶式的什么什么姻缘。她有一件长处,就是在用钱的毫无吝惜,与对同学的广泛的结交。
P4-6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掀起一股热潮。特别是一九八五年北京、富阳两地举办“郁达夫殉难四十周年”纪念活动后,总算在政治待遇及文学地位上给了郁达夫些许安慰,来富阳探访达夫故居的人也日渐多了起来。故居的主人家父天民先生————郁达夫长子,如若遇到真正的郁达夫研究者,兴之所至,也许就会拿出他的珍藏————达夫日记、致孙荃信札,以及部分手稿以飨访者。其中,就有这部《她是一个弱女子》。
该书为何被保存在达夫故居,目前并无史料明证,但我们还是可以根据一些线索推断一二。首先,该书《题辞》明确记载:“一九三二年三月达夫上”,可以认定该书稿的完成时间。而正式出版单行本,则是在四月二十日。其间,也即三月十日,郁达夫从上海出走,到富阳老宅住了约有一个星期时间————该书稿由郁达夫自己带回老宅并且一直被其后人保存也应该也为一种可能。
其次,一九六五年春,在富阳街头,有人从一担乱七八糟的旧书刊中,偶然检出一册纸张泛黄的破旧的日记本,此人是懂点文学的,他惊异地发现原来是郁达夫的日记,于是毫不犹豫地向货主买下,寄交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协后将此交给《人民日报》副刊部进一步鉴定,确认系郁达夫自一九二九年九月八日起至次年六月十七日止日记无误。同年八月三十日,就在《人民日报》副刊选登了其中的八则,一九八五年《新文学史料》第三期予以整理发表,该日记现存人民文学出版社。当时,天民先生正在杭州浙江省高院工作,也正在与周艾文先生着手收集整理郁达夫资料以编辑《郁达夫诗词抄》。他听说这个消息以后,花费了很大精力在富阳城乡各处进行了收集,一批珍贵的文史资料得以幸存————据说,因为日本纸张又硬又挺,还被商家用来压在酒缸、咸菜缸的口子上,用作封口的材料。但《她是一个弱女子》的手稿在不在此列,不得而知。
不管如何,达夫故居的历任“掌门人”,为保存这部书稿所花费的心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文革”期间,故居经历了长达七天的抄家,大门被勒令二十四小时不准关闭,以迎接随时都会闯进来的各帮派“革命小将”。家中满满八大车的书籍、字画,被拉到离家不远的一个露天广场上,大多数被付之一炬,待“文革”后落实政策时,发还的被抄物资还不到小半车。这批史料,包括天民先生用来飨客的达夫日记、致孙荃信札、部分手稿,是在第一次红卫兵抄家前,由一位好心的居委会大妈提前通知下,由天民夫人急中生智,藏匿在烟道中才得以幸存,半夜,天民夫人又偷偷起来,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要知道,如果这些东西被那些无畏的“革命闯将”发现,郁氏家属的皮肉之苦,恐怕又得升级好几个档次了。
《她是一个弱女子》手稿,应该是现存郁达夫小说稿保存最为完好也最为完整的一部。它就静静地躺在达夫故居,与故居的主人们共同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风雨。这些泛黄纸张上的油渍、水渍,见证着岁月的艰辛与困苦。然而这些毕竟都过去了,希望时机成熟时,郁氏后人会把这部手稿真迹交由博物馆保管留存,以供郁达夫研究者和爱好者观摩和欣赏。在此之前,由中华书局将之影印出版,也是所有热爱郁达夫的人们对这位伟大作家的一种思念与缅怀吧。
(本文作者系郁达夫之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