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关宏志 日期:2021-12-26 03:56:25
比上帝还累的守望者
2011年8月6日
这两日,电视上播出了一档节目《河北上百高尔夫球场偷采地下水,恢复水层需万年》。
又是一桩公地效应事件!
所谓公地,即公众公有的土地。举一个例子可以说明什么是公地效应:有一个村子,生活在那里的人都养羊,而且都有自己家的草原。这时,如果村子里有一块公共的草原(公地),那么大家就都会优先考虑到公地上去放牧,因此,这块草地上的草会最先被吃完。与此相反,私地由于受到私人很好的照看,会更多地得到保护。
显然,如果没有任何限制,公地的资源会被最先耗尽。如果这块公地足够大,不仅会产生资源上的问题,甚至会带来生态危机等更严重的问题。
这些年,一些不法之徒疯狂掠夺和使用公共资源。向公共空间排放有毒、有害气体、液体和固体废弃物等的事件偶见报端。今天报道出来的,不过是无数此类事件中的其中一件。
这种疯狂掠夺和侵占公共资源的结果,就是我们的子孙将不再有充足的自然资源,不再有洁净的空气、水和土地。
我们的社会有一块硕大无比的公地————公共利益,政府成了这块公地唯一的守望者。要有效地履行公地守望者的职责,要让自己不被累死,政府必须依靠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有效的执行法律的制度。
当下人口和资源的矛盾,使得更多的人把眼光投向公地。人们把眼光和举动投向公地上的那些资源,实际上是一种试探和检验,试探和检验我们的法律制度是否足够完善、执法力度是否足够强大。
为了应对这些试探和检验,似乎公地的守望者————政府部门就需要不断壮大,而这种壮大的最终结果一定是行政成本的增加和效率的降低。
连上帝都要在第七天休息,何况是血肉之躯的凡人?
看着精疲力竭的、比上帝还累的公地守望者们,不禁发问:真的没有更好的解决之策吗?
生活在现代丛林
2011年9月6日
最近在报纸上看到两则让我深受触动的报道:
公交车驾驶员出手救助老妇人,结果被反诬是开车撞伤老妇人的肇事者。
晨练老人扶醉汉,结果被醉汉当成小偷打成重伤。
这个世界怎么了?
闲暇的时候我会看看电视,比较喜欢的节目就是《动物世界》。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和人类有时假大空的世界相比,那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在这个真实而荒蛮的世界里,所有的生物都遵从着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任何其他生物,包括自己的同类,都是自己的竞争对手,都是自己的敌人。除了自己的家族成员之外,都必须消灭或赶走。
人类走出丛林之后,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也建立起了有别于丛林法则的社会规则,建立起了人类社会的秩序。具有平等、博爱等的精神就成了人类有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正是有了这些精神,人类才建立起了人类社会的各种规则、法律,从而建立起了人类社会有别于动物世界的秩序,才有了人类的持续发展。
上面的两则报道,让人想起了动物世界的丛林法则,我们不能说这些事情的当事人没有人性,但是他们的行为,的的确确背离了人性常理,无异于让自己彻底回归了一次野生动物的本性,远离了人类的基本准则,彻头彻尾地扮演了一次野兽的角色。
试想一下,如果把你一个人丢在非洲大草原上,你的感受如何?
可想而知,在一个人孤独地面对野生动物世界时,会感到怎样的恐惧。
如果丛林法则充斥于当下的世界,还有谁会不恐惧?(P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