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矫友田 日期:2021-12-26 04:19:37
第一章 家风绵延,谱泽后世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家风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历史上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那么,什么是“家风”呢?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和作风,是世代相传的朴素沉淀,同时家风也蕴含着丰富的时代特征。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即构成了家风。
换一句话来说,当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家训、家规,形成家庭或家族的公众行为习惯,即构成家风。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家文化。
◎家训萌芽之“长老训教”
在我国历史上,家风对个人的修身,对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承,甚至是对国家的兴旺,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由此可见,家训、家规是促使一个家庭或家族形成家风的基石。这就如同一棵参天大树,同样需要经过种子的孕育一样,而家训,便是那一粒珍贵的种子。
种子,既代表着生命,又代表着希望。在重温传统家风文化之前,我们有必要简单了解一下家训的发展历程。家训在某一个时代的历史,往往也蕴含着家风在同一个时代所形成的面貌。这两者之间,是顺理成章的因果关系。
家训,对于现代人来说,或许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字。但在过去,它却是一个常用词,因为“人必有家,家必有训”。自古及今,中国人的家训,便充满了光彩熠熠的智慧。
古代家庭或家族内部的父祖辈们,对子孙后代欲进行言行规范时,一般都要提出种种劝谕或惩戒。这些内容,有的称为家训、庭训,有的称为家法、家规,但它们所代表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其内容之丰富,涉及面之广博,影响之深刻,、是世界各国文化所不具备的。
家训,是随着家庭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教育形式。它随着家庭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与社会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长老训教”就是萌芽状态的家训。先秦之前,家训主要散见于“长老训教”之中。今天,在我国民间还流传着“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俗语。这里的“老人言”,与“长老训教”的意思应该差不多。
所谓的“长老训教”,是指富有经验的长者对晚辈所进行的有关生产方式、生活经验等方'面的教育和训导。
在我国历史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家训,是西周时期的《姬旦家训》。姬旦,史称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他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和老师。
周公帮助武王伐纣灭商,开国有功,是西周开国重臣。周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临时代理朝政。周公在摄政期间,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超凡的毅力,使西周的政治、思想、文化和教育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受到世人的赞誉。
周公在身体力行、勤勉从政的同时,也谆谆教诲侄子成王以及儿子伯禽。周公教育他们,必须养成勤政爱民、谦恭自律和礼待贤才的作风。周公有《戒子伯禽》和《戒侄成王》两部教诫子侄的家训传世,这两部家训合称为《姬旦家训》。
《姬旦家训》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诗人曹操,曾在《短歌行》里高度赞扬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理政治国风范,并借此表达了自己欲图大业、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