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阎雨 日期:2021-12-26 04:20:21
这次去新加坡,特地到马来西亚,游览马六甲。在马六甲看到郑和当年为这里所带来的文明的见证————600年前的凿井,而今依然甘甜如初,当地宝山亭庙宇饮用至今。宝山亭的后边就是连绵数公里的华人坟茔,600年来客死他乡的中国人就安眠在这里,宝山亭庙敬奉这土地爷,可能是为了给海外的孤魂引路!下南洋,有着不尽的乡愁,不尽哀怨!
在马六甲,今天依然随处可见或遒劲或飘逸或隽秀的毛笔书法在门楣、在墙上、在大街,我的内心除了瑟瑟酸楚,就是油然而生的自豪感1600年了,中华文化在这里生生不息!
马六甲在汉代至唐代被称为哥罗富沙。唐永徽(650年一655年)中,曾献五色鹦鹉。
马六甲得名当归于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因马来半岛南岸古代名城马六甲而得名。海峡西连安达曼海,东通南海,呈西北一东南走向,长约1080千米,连同出口处的新加坡海峡为1185千米。西北宽370千米,东南宽37千米。马六甲海峡曾先后接连被阿拉伯人、葡萄牙人、荷兰人和英国人所控制。
约在公元4世纪时,阿拉伯人就开辟了从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经过南海到达中国的航线。他们把中国的丝绸、瓷器,马鲁古群岛的香料,运往罗马等欧洲国家。公元7到15世纪,中国、印度和阿拉伯国家的海上贸易船只,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
1869年,苏伊士运河贯通,大大缩短了从欧洲到东方的航路。马六甲海峡的通航船只急剧增多。过往海峡的船只每年达lO万多艘,成为世界最繁忙的海峡之一。
1
明永乐三年(1406年),酋长西利AJLN.喇遣使上表,愿为属郡。永乐七年(1410年),明成祖命三保太监郑和封西利八儿速喇(即拜里米苏拉)为满喇加王,从此不隶属暹罗。永乐九年(1412年),拜里米苏拉继王位,率领妻子和随从540人来朝,进贡麒麟,明成祖赐黄金相玉带、仪仗、鞍马,赐王妃冠服。九月拜里米苏拉王辞行,明成祖赐宴于奉天门,赐黄金相玉带、仪仗、鞍马,并赐黄金100两、白金500两、钞40万贯。此后直到成化末都多次朝贡。
其实早在13世纪初,马六甲便已经有华人定居者的踪影。同样跟随郑和下西洋的费信,在他的《星槎胜览》中就说到当时马六甲居民“身肤黑漆,间有白者,唐人种也”。这些“唐人种”,无疑就是早期迁居南洋的华人了。之后在葡萄牙人绘制的一份1613年马六甲地图中便清楚标明了“中国村”、“中国溪”等地名。
宝山亭是为了纪念在1405年至1435年问七次下西洋的中国明朝三保太监郑和而建的。所有建筑物的材料,哪怕是一砖一瓦,都是从中国运来的,宝山亭不仅是中国精神的体现,更是中国人心血的凝聚。
宝山亭后边就是中国山又叫三宝山,中国山其实就是海外最大的华人坟茔墓地,墓地达25公顷,有12000个坟墓,其中大多数埋葬于明朝。
墓碑上的刻字、殡葬仪式、邻近老庙、居民生活方式,处处体现着华人文化坚韧的生命力,而从墓园中也可以了解华人的文化传承。竖立墓碑是造坟的重点,碑文必须完整地交代死者的姓名、籍贯、身份、子孙、安葬或重修墓碑的日期。墓碑不论大小,都要简单明白地交代死者与立碑者的身份关系,以维持孝道与慎终追远的精神。
2
农耕文明使中国人对土地的依恋超越任何国度,中国人对生养自己的土地的热爱可谓刻骨铭心,一个人离开自己的家乡数日就念想心切,数月会魂不守舍,数年则肝肠寸断。
背井离乡下南洋,几乎没有主动的,大多是为生活所迫才不得已而为之。有的甚至被拐骗而去,当年运输条件很差,途中有时饮食短缺,加上疾病瘟疫或风暴台风,近半人命陨途中,尸骨无存。
这些下南洋的贫苦农民,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也大多从事割胶、开矿等苦役。割胶时经常会遇到毒蛇的侵袭,很多人不治身亡,偶尔能侥幸存活下来的也往往是断胳膊断腿的,所以华人割胶时都会备两把刀具,一把割胶,另一把砍胳膊腿,即便是今天,我在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也能见到年老体衰的残障华人。
当年下南洋的华人最大的梦想就是回乡,但能够挣到回乡盘缠的人还是少数,衣锦还乡者更是凤毛麟角。
大部分的人只能终老他乡,这样就有了第二代、第三代……华人后裔。
当然在众多下南洋的华人中,也有经过一代甚至数代努力而跻身贵族者,甚至建国开邦者。
如清朝的贫穷农民郑镛,原名郑达又名海丰,出生于中国澄海县(现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华富村。郑达因贫困于清雍正年问出海谋生,到达暹罗(今泰国),在阿瑜陀耶城(中文叫大城)定居,娶当地女子为妻,生子郑信(1734年一1782年)。1763年,缅甸军大举入侵暹罗,郑信率部勤王救暹都。1767年4月,缅军攻陷暹都,泰国大城王朝灭亡。大城王朝沦亡后,郑信凭借未被占领的东南沿海地区,组织抗缅军,深得人心,不久击退缅军,光复大城,并迁都吞武里。当年12月28日被拥立为王,史称郑皇,建立吞武里王朝。泰国共有4个王朝50位皇帝,被谥为“大帝”却只有5位,他们无不是对泰国有重大贡献的,郑信就是其中之一。1950年,泰国政府在曼谷市吞武里广场中央建立了“郑皇达信纪念碑”,并规定每年的12月28日即吞武里大帝登基之日为“郑皇(王)节”。P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