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耕史记


作者:李异兰  日期:2021-12-26 04:53:49




  第一章
  甲子雨:春甲子雨地赤千时 秋甲子雨乐生两耳
  夏甲子雨撑船入市 冬甲子雨牛羊冻死(天象气候农诀)
  我出生在湘中宁乡偏西南与湘乡、湘潭搭界处“茶林寨”下的“茶塘冲”。“茶林寨”以漫山遍野的优质茶籽树、茶叶树(小茶籽)为名,盛产茶籽油(清油)。
  “茶林寨”主峰坐西朝东,南峰称“茶籽坳”,北峰称“茶籽岭”。寨、岭、坳脚下躺着历代祖辈们辛勤劳作开辟修建起来的三片水稻梯田十五亩。三片梯田之间以三条“坝港子”(溪水渠)相连接,每片梯田顶端均修筑了一座“山塘”,三条“坝港子”随着梯田的逐渐汇集成一条。站在山上俯视:“山塘”衬托着弯曲而蜿蜒的田塍、港流,构成了一幅无比壮观的天然图画。这就是“茶塘冲”。
  南坳、北岭向东延伸形成山涧峡谷口,为“茶塘冲”人道口。
  峡谷之间沉睡着前人相继修筑起来的两座池塘,靠里面的池塘称“上茶塘”,人口处的这座池塘叫“下茶塘”。“下茶塘”的容水量是“上茶塘”的四到五倍,两座池塘的容水量能供给冲外“坳嘴弯”五十亩川田的用水。两座池塘之间修筑着三亩多的梯田,这里的梯田丘与丘之间有两米多高的田塍田坳衔接,祖辈们用石头和膏泥垒起的田塍田坳就像一堵墙,非常结实而牢固,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雨洗刷、大水冲击、山洪瀑发等等,却依然美丽无瑕地“微笑”在山涧。
  我家在下茶塘的下面还有几亩川田,是我们家里的优质水稻田。冲里冲外共有三十亩水稻田,年年保证这“茶塘冲”人的生活温饱……
  “茶塘冲”里住着七户人家:南坳脚下分东西对门住两户,中间梯田、池塘相隔;寨上山与山之间的山窝子里面住一户,此处称为“神居”;主寨脚下山正中凸出的“山粑粑”(小山)处住一户人家,此地是块“宝地”叫“蚌壳掀缝”;北岭山坡上住一户人家,以种红薯、小麦为生计;北岭脚下有一处宽敞的茅草坪,这里居住一户人家,坐北朝南,与主寨间的“长石板坡”相望。“长石板坡”的下面有一个很大的水坑,雨大时山水从石板坡上直流而下,长年冲击形成了山溪上游尽头的一个大坑。这个坑大概有一丈多深,雨水大,坑便深了,滚落一些石头进去,坑又浅了。山溪的水直接流进“坝港子”里。“坝港子”弯弯曲曲地通到了“坳嘴弯”川田外的水库里,一路上给两边的水稻田供水。
  这六户人家大都是茅草房,茅草房冬暖夏凉。他们都各自以靠山吃山的方式维持生活,没有水稻田,但是每户都有几片山茶林。他们把山间平坦的地方开垦出来,用作种植。刨薅山里肥沃的黑土及草皮子,在自家院子的地坪里或种植地的地里挖几个见方的大土坑,用石头和膏泥砌好四边的直壁,做成“沤凼坑”,把草皮、沃土、牲畜粪便放进“沤凼坑”里,担水淹盖住草皮土等。平时自家的生活废水都往里面倒,并且经常翻动使草皮土腐熟得快些,做成“沤凼粪”。这样的“沤凼粪”是山里人最好的种植肥料。他们用“沤凼粪”、牲畜粪和人的粪便来种菜、种红薯、种麦子(小麦)、种棉花、种麻;他们还养蚕、养蜂、养鸡、养猪、养兔等;用茶籽油(清油)、桐籽油(桐油)、木材、竹子、木炭等换米、盐、钱及日用品等维持生计。靠山吃饭也等于靠天吃饭,户户都过得非常简朴和节俭。
  我家是在北岭山脚凸出来的小山边处,住着祖辈逐步建成的u字形的青瓦房,祖孙四代人一起生活。有正房、厢房、灶房、碾子房(碾磨房)、仓库房(储粮)、农具杂房、饲养牲畜房;另外,正房两侧各有一口“天井”,称“天井房”。共有十七间青瓦房(含两间“天井房”),两间茅草房。
  东侧“天井房”供“堂客”们(女人们)做鞋、绣花、纺线、织布用,牵织布“经线”一般是在院子里牵,牵好卷起来再架到织布机上,自纺自织;“天井”里面放着一口大水缸,五六天换一次水,水缸里的水长年都是满满的,一般用于洒水、扫地、养花和给后院里的那一片麻土浇水,也是失火时的备用水。东侧“天井房”与“碾子房”相连。
  P4-6







阅读提示:耕史记的作者是李异兰,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耕史记下载地址

上一本:左先生向右转
下一本:都市不轻言爱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