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茅盾 日期:2022-01-08 03:16:50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包括《春蚕》、《秋收》、《残冬》。茅盾的这三篇小说,从《春蚕》写外货倾销,民族丝织业破产,蚕丝业萧条所引起的农村破产,到《秋收》写农民在饥饿中的抢粮风潮以及最初的觉醒,到《残冬》写农民在一年生计都绝望以后,农村灾难加深,终于自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正好反映出了那个年代旧中国农村变化和农民觉醒的全过程,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清楚、生动的历史图画。因此,这三篇小说也是姐妹篇,合起来称为农村三部曲。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人,现代作家及文学评论家。中共党员,曾任文化部长。1928年发表首部小说《蚀》,开始了文学创作之路,1927年至1937年是其文学创作的高峰期,中篇小说《路》《三人行》和长篇小说《子夜》都是此间完成的。除了中长篇小说之外,茅盾还写有《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等优秀短篇小说,以及大量杂文,文艺评论和作家研究专论等。
从《春蚕》写蚕丝业萧条所引起的农村破产,到《秋收》写农民在饥饿中的抢粮风潮,再到《残冬》写农民在一年生计完全绝望以后,终于自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名家小说自选集》反映了旧中国农村变化和农民觉醒的全过程,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清楚、生动的历史图画。
在破败的农村中成长起来的多多头,身体健壮,性格开朗,因为还没有挑起家庭担子,显的无忧无虑,是一个与老通宝既相对立又相补充的重要形象。他不但不像老通宝那样存在着“发家”的梦想,而且还越来越多地滋生着怀疑和批判的精神,他认为“单靠勤俭的工作,即使做到背脊骨折断也是不能翻身的”。他与老通宝之间的父子矛盾,代表着农民内部新的变化趋势。
他身上没有封建传统思想的来薄,没有封建迷信的许多禁忌。他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被人看不起的荷花。多多头生长在逐步破产下来的贫苦家庭。他没有老通宝发家的经历,因此他同老通宝的思想不同。他没有像老通宝那样的忧虑,那样的迷信。他对生活充满兴味,他是那样快活,爽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