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池 日期:2022-04-10 11:44:36
张池,中国艺术研究院 (艺术学系)艺术学理论专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方向博士,现任四川农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师。旱丰村,四川西北小村。地处高寒山区,偏远、湿冷是当地常态。曾经吴家后山上也热闹过,在城镇化大时代的当下却逐渐落寞。唯有每年花期,村子才重拾短暂的生机。尽管归于沉寂,辛夷文化、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与景观文化的魅力却难以掩盖,将继续流传。本书试图呈现辛夷传统栽培体系的魅力,让读者如身临其境,全面了解吴家后山上过去已发生的、现在正在发生的那些事儿。
想要完成本书的写作,除了必须亲力亲为上山调研,材料也是必须要搜集齐全的。感谢原江油市农业与畜牧局和旱丰村村委会,两家单位不仅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与照片作为参考,还不遗余力地讲解调研中遇到的困惑。同时感谢刘谦老师,提供访谈机会与珍贵的照片。也要感谢西南科技大学的华春林老师,接受我的采访。更要感谢旱丰村吴绍旗书记、吴绍禄一家人以及旱丰村的老乡们,他们不仅将辛夷花知识毫无保留地告知于我,还多次演示辛夷花的种植、采摘、储藏等技术。他们的热情好客、无私奉献是本书成书的重要条件。
还要感谢北京出版集团的工作人员,他们的高效工作是本书得以顺利出版的前提。同时特别感谢恩师苑利研究员、赵宁师姐与朱佳师妹。承蒙苑利老师不弃,将写作机会交予我,并给予深切的关注。赵宁师姐与朱佳师妹为写作合同的签订、书稿的编加与出版积极“穿针引线”,没有她们的付出,断不会有此书诞生。
本书是四川农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成果。没有这个平台的依托,我极有可能在调查时因身份问题遇到麻烦,影响写作的时效性。
最后,要向亲爱的读者们致歉。即使我力求全面而深刻地呈现辛夷花传统栽培体系,也因才疏学浅,难免有所疏漏。不足之处,愿读者们能够体谅。今后,我将继续完善知识体系,提升写作能力,为大家奉献更多、更好的作品。当然,更请专家们指正!
张池
乙亥年冬至日于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