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逝水流年人相随--纵观名流横看世界


作者:吴绪彬  日期:2023-02-07 08:07:23




  在赵朴初家里作客
  “和平海,
  浩荡汇群流。
  又趁星槎来佛国,
  携来花雨自神州,
  声气好相求。”
  这是赵朴初先生二十四年前访问缅甸时写下的《忆江南》。从字里行间,人们可以看到这位一贯致力于谋求祖国富强与世界和平的社会活动家的理想和实践。
  赵朴初虔诚礼佛,是我国当代学识渊博的佛学家,又是著名诗人、书法家。几十年来,他致力于国际佛教文化交流及和平友好事业,贡献卓著,深为国内外人士所敬重。在长年的记者生涯中,我时常在外事活动采访场合目睹赵老的风采和谈吐,但有机会登门访问,还是近几年的事。
  赵老住家是一座四合院。踏进门槛,映人眼帘的是那绿森森的小竹林和各种盆花。竹影铺地,花香袭人,整洁雅静,别有天地。每次,我同他的谈话都是在兼作书房的会客室里进行的。房间里靠墙并立着一排陈放着古今中外书籍、文物和工艺品的书柜,柜前的写字台上摆着笔、墨、砚台和供写字用的宣纸。
  “您老家是哪儿?”第一次见面,落座后我问。
  “我是安徽太湖县人。可我是少小离家,老大不回,乡音已改。”说到这里,他哈哈地笑了。
  接着,赵老向我叙述了他的家世。
  赵朴初出生于一个几代都是翰林的书香门第。耳濡目染,使他自幼就对古典文学产生了兴趣。家藏的丰富典籍,又使他早年得以纵览经史,观摩书法名家墨迹。这同他后来成为诗人、书法家不无关系。
  赵朴初在原籍家塾中度过了童年,后来进入苏州东吴大学附中,中学毕业后考入东吴大学文科,但只读了半年,便因肺病辍学。赵老告诉笔者,他后来信佛同这次生病关系很大。他笑笑说:“当时我住在上海的一个庙里养病,在养病的几年里,我探索了佛教的教义,同时也广泛涉猎了文学艺术。从那时开始,我就吃素,直到现在还是一个素食者,坚持了五十多年。”
  赵老虽然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但他并不是?肖极遁世的“自了汉”,而是奉行佛教“为众生供给使”的教义,把大众的苦乐当作自己的苦乐,以利乐众生为己任。
  提起解放前他的经历,赵老说:“宗教与救济福利工作分不开,我一生中有很多时间参加救济福利工作。特别是抗战期间,我在上海做战区难民和儿童的救济工作。解放后的头几年,我还在做救灾工作。”时至今日,赵老还热心于救济福利事业,是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
  解放后,我国成立了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一直担负着佛协的领导工作。几十年来,他除为贯彻政府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开展佛学研究,培养佛教人才,协助政府保护佛教文物古迹,做了大量工作外,还多次出访日本、缅甸,访问过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柬埔寨、印度尼西亚以及欧洲、美洲和非洲的不少国家,为维护世界和平事业而竭心尽力。近年,他曾先后荣获日本佛教传道协会授予的1981年度佛教传道功劳奖和日本佛教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称号,以及1985年度的庭野“和平奖”。但他每次都把荣誉归之于全体中国佛教徒的努力,并把所得奖金悉数捐作国际宗教文化交流及维护和平事业之用,一分不取。
  近年,我多次访问赵老,每次我们的交谈都是无拘无束,海阔天空,无所不谈。他的谈话涉及古今中外的丰富知识,蕴含着奥妙的哲理,显示出他敏锐的头脑和深邃的思想。一次,话题涉及他的诗歌创作,他爽朗地笑着说:“我本无意做一个诗人,不过是随便写写。在写作过程中,我从中外的诗歌遗产中设法吸取可以借鉴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心中和周围群众都想表达的爱与憎的感情。实践的结果,使我还是倾向于采用我国诗歌的传统形式,即五、七言的‘诗’,长短句的词,和元明以后盛行一时的“南北曲”。但新体诗也写,有时还写“自度曲”,也可以说是用曲的格调写的新诗。从1980年开始,我又尝试写汉俳。”
  赵老以他深厚的古典诗词的修养,上下求索,大胆尝试,写下了不少影响深远的名篇。其中,《某公三哭》就是传诵一时的力作。他在“文革”期间写了鞭挞王、关、戚和陈伯达之流的《遍地花》《蝶恋花》《反听曲》等词曲,1976年“天安门事件”时针对“四人帮”写的《木兰花令————芳心》,以及在当时环境下,他写了悼念周总理、朱德、陈毅,贺龙元帅的诗词,或是痛快淋漓,或是含蓄深沉,一时群众争相传抄,广为流传。当今诗人写的古诗词,能得到群众如此欢迎的,无疑是十分罕见的。
  赵老现已年近八十,但他壮心不已,除尽心处理各方面的工作外,平时还忙里偷闲,博览群书,写诗、练字。最近,他对笔者说:“也许是年龄的关系吧,我有时会感到精力不济,甚至想松懈一下。但一想起周总理的话,‘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我的精神就会重新振奋起来。”他呷了一口茶,接着寄语后辈,“我很羡慕你们中青年,青年人朝气蓬勃,中年人年富力强,振兴中华的责任寄托在你们身上。我希望广大中青年,勇猛精神,奋发图强,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多做贡献。”P17-19
  2015年12月出版了《穿越时空的思索————我对人间万象半个世纪的回望》之后,一直想把写作时间跨度长达30多年的散见各报刊的文章,再结集出书。但因工作量过大,一直拖延至今。
  收进这个集子的除我采访名人的专访和悼念名流的文章之外,还结集了我悼念父母的几篇文章,无非是想借以寄托我的怀念和哀思之情。
  第六辑的“岁月流金”中收集了两篇我在女儿不同成长阶段写给她的寄语、贺信,缘由是我认为我对女儿的期望、提醒和叮咛,对今天青年也不无借鉴作用。
  第七辑的29篇“日本散记”,是我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部工作期间陆续撰写的,旨在向读者介绍日本的风土人情。至今这些习俗依然没有多大变化,故还值得一阅。
  忆往昔,百感交集。笔墨生涯,甘苦自知,深感当时谋生不易,为文也并非易事。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前六年,我只有一间14平方米的住房。住房拥挤,小女又小,在家根本无法写稿。因此,不论是著书、译书,还是写文章,每天我都是在帮忙料理完家事后,专门到办公室写稿。每次都要历经上楼、开门、打开抽屉、取出材料,然后才铺纸下笔,写到夜里十二点以后,完稿之后再锁抽屉、关灯、锁门、下楼、骑车回家。其间的繁难,非常人所能体会。
  我不会电脑打字,至今还是“爬格子”。在这本书出版过程中,北京福州企业商会和北京福清同乡联谊会的工作人员,为我打印了部分文稿。商会刘薇秘书长费神帮我整理、编排文稿,最终形成可供出版的完整的电子版,并核校了部分书稿。
  在此,一并致谢!
  我的妻子卢盼盼,早年帮我抄写投寄报刊的部分书稿。这次又帮我通校了全部文稿。没有她在我身后默默关爱和支持,难有我今天的一点成就。
  承蒙与我共事多年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原台长张振华,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我的同窗学兄马振方慨然应允写序,为这本书增光添彩,在此深谢。
  最后我要感谢曾与我共事多年,现中国书籍出版社社长王平,责任编辑许艳辉,为本书出版所提供的鼎力支持和帮助!
  2017年10月19日







阅读提示:逝水流年人相随--纵观名流横看世界的作者是吴绪彬,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逝水流年人相随--纵观名流横看世界下载地址

上一本:庆祝有意义
下一本:找到热爱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