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少华 日期:2017-01-02 12:03:47
本书从时代性原则、社会性原则、排比材料推求词义、语法的制约作用、文献语义的准确理解、从不同训释中判定确诂、于不合情理处发疑、不为成说所囿、异文有利亦有弊、对仗对文有误区、戒片面拘泥、文化习俗的训释价值、考古成果的充分利用、文献材料的规范使用等14个方面,对古诗文词语训释有所指导,试图强化古诗文词语训释的学术规范,阻遏穿凿附会、少见多怪倾向,防止以讹传讹。
作者简介
汪少华教授,1961年1月出生于江西德兴。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1982年1月江西大学(南昌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留校,1988年7月江西大学汉语史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6至1999年任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1999至2006年任杭州师范学院(杭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2000年9月至2004年6月在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现任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
从事训诂学、古代典籍与文化的教学和研究,注重上古文献与文物考古的贯通,长于名物训诂,代表作《中国古车舆名物考辨》(商务印书馆2005年)。
目录:
序一 许嘉璐1
序二 李建国4
前言 1
第一讲 空间观念——社会性原则 1
一、《静夜思》《长干行》“床”:不是榻、井栏、几案或胡床、绳床 2
二、“朱门酒肉臭”:不是香 23
三、上衣下裳不可颠倒 25
四、《论语》“松柏后凋”“孔子不问马”:后≠不 34
第二讲 时间观念——时代性原则 46
一、《鹿柴》“但闻人语响”:回声还是声响 46
二、《口技》“口中呜声”:亲吻还是抚慰 50
三、《祭妹文》“诺已”:春秋齐人方言吗 54
四、《后汉书》“大儿、小儿”:尊称杰出男子吗 59
第三讲 排比材料推求词义 69
一、《观猎》“还归细柳营”:动作的承接续进 69
二、《声声慢》“乍暖还寒”:依旧保持着某些原有状态 76
三、诸葛孔明的“孔”:不是“很、甚” 84
第四讲 语法的制约作用 87
一、《国语》《左传》“其与几何”:名词、语气词还是副词 87
二、《离骚》“固时俗之工巧兮”:不是“工匠” 96
三、“绁”不是名物“弓 ” 100
第五讲 文献语义的准确理解 103
一、“东向”“东面”:“东”不是尊位 103
二、鸿门宴坐次:“北向”不是最卑位 106
第六讲 训释不同,何去何从 114
一、《报任安书》“广主上之意”:推广还是宽慰 114
二、《谏逐客书》:客、客卿、客籍官员不可混淆 116
三、《后汉书》“差强人意”:程度强还是弱 119
四、“郢书燕说”的“说”怎么读 122
五、“稽首、顿首、稽颡”的姿势 124
第七讲 于不合情理处发疑 131
一、《烛之武退秦师》“秦伯说”:是高兴吗 131
二、“羊狠狼贪”与“好勇斗狠”:是凶狠吗 134
三、《赵威后问齐使》“岁亦无恙”:是承上之词吗 140
第八讲 不为成说所囿 143
一、万人空巷:是街巷吗 143
二、滥觞:原意是浮起酒杯或满觞吗 158
三、裹足:来源不同词义有别 164
第九讲 异文有利亦有弊 176
一、《后汉书》“而当封侯万里之外”:指代还是转折 176
二、《庄子》“股无胈”:毛还是肉 178
三、《烛之武退秦师》“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是危害吗 180
四、“被发”等于断发吗 182
第十讲 对仗对文有误区 196
一、《登高》“落木”:凋落的树木还是落叶 196
二、《琵琶行》:“冰下难”还是“水下滩” 205
第十一讲 戒片面拘泥 237
一、爱屋及乌:慈乌还是乌鸦 237
二、《说居庸关》“堕于橐驼前”的是帽子还是人 250
第十二讲 文化习俗有助训诂 257
一、《史记》孙膑如何“坐为计谋” 257
二、《战国策》伍子胥“坐行”姿势 258
三、《触龙说赵太后》“必勿使反”何故、“持其踵”何为 263
四、《祭十二郎文》“惟其所愿”何所指 271
五、《勾践灭吴》“生三人、生二人”是多胞胎吗 274
第十三讲 考古成果的充分利用 279
一、《宫之奇谏假道》“辅”的车器形制 280
二、《曹刿论战》“轼”可登吗 293
三、《赵威后问齐使》“彻其环瑱”:冠冕饰件还是耳饰 312
第十四讲 文献材料的规范使用 323
一忌不明文献体例 323
二忌引文与叙述语不分 325
三忌注文与本文不分 327
四忌以流为源 329
五忌出处不确或不详 330
六忌擅改原文 332
七忌不明文意而破句 334
八忌误解妄说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