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中国文学史导论


作者:罗庸著/杜志勇辑校  日期:2017-01-02 12:14:22




  这一次我们把罗庸先生有关中国文学史的论述,进行了搜集整理,成就《中国文学史导论》这本小册子纳入“大家小书”。
  第一编《中国文学史导论》,是先生为五华文理学院授课讲稿,分四次刊发在《五华》杂志上。第二编《中国文学史上的几个新问题和新见地》,分两次发表在《云南教育通讯》上。这两编应该说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作者以宗趣论、方法论、史料论综包全局,详细阐述了自己建构文学史的基本设想,从而提出了中国文学史的学科体系。
  第二编《中国文学史上的几个新问题和新见地》中作者鲜明提出了“展拓与发明的四基件”:新材料、新工具、新问题、新见地,并举例详细说明。
  第三编《〈九歌解题及其读法〉提要》,这是罗庸先生文学史研究的珍贵个案,我们把闻一多先生《什么是九歌》文章附后,意在使二者观点碰撞,读者能有所得。
  第四编《国文教育五讲》,所收五篇文章在纳入本书时都根据原刊重新进行了仔细的校订。他们既属于罗庸先生文学史观的延伸,又可见先生对国文教育的思考。

作者简介:
  罗庸(1900.4.13—1950.6.25),原名罗松林,考入北京大学后改名罗庸,字膺中,号习坎,笔名耘人、佗陵、修梅等。原籍江苏江都,出生于北京大兴,是清初扬州八怪之一“两峰山人”罗聘的后裔。
  1917年,先生考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文学门(1919年改称国文系),与郑天挺、张煦同学,并一起于1922年考入研究所国学门,研究生的同学还包括容庚、冯沅君等。毕业后,供职历史博物馆、教育部(与鲁迅同事)等地,曾与人创办华北大学,邀蔡元培任校长,后因主张不同未果。1927年,应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之邀,与马衡等人赴日讲学。1928年秋,应鲁迅之邀,任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1931年任浙江大学教授,次年秋,返回北平,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北平大学、辅仁大学教授,并在故宫博物院兼职。1937年秋随校赴长沙,任长沙临时大学教授。次年春,学校迁昆明,更名西南联合大学。先生取道香港、越南入滇,于西南联大执教九年,期间又在云南大学、五华学院兼课,听者甚众。1939年秋,恢复北大文科研究所,先生任导师。1942年12月,先生的任职情况是“国立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兼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中法大学文史系主任”[ 罗常培《恬庵语文论著甲集》,(台湾)香港书店1973年版,第356页。]。1944年11月,罗常培赴美,先生担任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1946年,先生填词《满江红》作为西南联大校歌,并书写纪念碑碑文。秋,西南联大解散,先生留滇,任昆明师范学院国文系主任。1949年5月,应梁漱溟之邀赴重庆勉仁书院讲学。8月初至9月初,先生与梁漱溟、谢无量等在北碚缙云山上修习藏密功法。1950年6月,逝世于重庆北碚医院。

目录:
  第一编:《中国文学史导论》
  导言
  上编 文学史方法论
  一、宗趣论
  二、史料论
  三、方法论
  下编 中国文学史发凡
  一、社会文化(上)
  二、社会文化(下)
  三、语言与艺术[缺]
  四、学术与思想[缺]
  五、时代与作家[缺]
  第二编 《中国文学史上的几个新问题与新见地》
  甲 中国旧来何以没有文学史
  乙 过去三十年的中国文学史
  丙 中国文学史的展拓与发明
  第三编 《九歌解题及其读法提要》
  缘起
  一 《九歌》名原
  二 《楚辞》中之《九歌》
  三 《九歌》读法试探
  附 闻一多:《什么是九歌》(节略)
  第四编 国文教育五讲
  论读专书
  文学史与中学国文教学
  国文教学与人格陶冶
  感与思
  战后的国语与国文







阅读提示:中国文学史导论的作者是罗庸著/杜志勇辑校,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中国文学史导论下载地址

上一本:且向花间留晚照
下一本:中国古典诗歌讲稿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