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闻一多著/蒙木编 日期:2017-01-02 12:15:39
闻一多《唐诗杂论》,及其相关的诗论四篇,加上闻一多在西南联大《唐诗专题课》的笔记,合在一起是目前体现闻一多唐诗研究成就最为完备的作品。
因为这个本子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唐诗杂论》,因此更名为《闻一多说唐诗》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有骅,湖北浠水人。出身于典型的书香世家。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十年读书,广泛学习西方文化和中国典籍,醉心于中国古代诗歌。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19年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0年开始诗歌创作。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早期诗作自编手抄为《真我集》。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系统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1922年7月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1923年9月诗集《红烛》出版,歌颂自然美、青春美,抒写理想。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武汉大学(任文学院首任院长并设计校徽)、国立山东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的教授,曾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长、山东大学文学院长。致力于新诗艺术美的探索,写下了《诗的格律》等理论文章,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并努力实践,写出许多精美诗篇。1928年1月《死水》出版,融中国古典诗歌格律美和西方诗歌音节体式为一炉,开一代诗风,影响巨大。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整理研究《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后汇集成《古典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抗战爆发后,闻一多随清华学校南迁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大,潜心研究古代文化文学。1937年抗战开始,到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3年后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被暗杀的李公朴的大会上,46岁的闻一多发表《最后一次的演讲》,当天下午在西仓坡宿舍门口即被昆明警备司令部军官枪杀。其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目录:
第一编 唐诗杂论
类书与诗
宫体诗的自赎
四杰
陈子昂
孟浩然
英译李太白诗
杜甫
贾岛
诗的唐朝
唐诗要略
第二编 闻一多诗论四篇
律诗底研究
诗歌节奏的研究
诗的格律
诗与批评
第三编 西南联大唐诗专题课
诗的唐朝
王绩
初唐诗
陈子昂
盛唐诗
孟浩然
王昌龄
王维李白杜甫
大历十才子
孟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