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凡等 日期:2017-02-04 11:08:36
《世说新语》见存文本大致有四个系统:一、唐写本残卷(仅存四门51则);二、南宋绍兴八年(1138)董弅刻本;三、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陆游刻本;四、淳熙十六年湘中刻本。其中陆游本原刻虽不得见,但有明袁褧嘉趣堂重雕陆游本、清周心如纷欣阁校刻袁本、王先谦据周本重刻、重校本;今人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以袁本为底本,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以王本为底本(校以他本),可以说国内最为通行的文本均是陆游本系统。
究其原因,前两种文本久藏于日本,唐写本残卷上世纪初叶由罗振玉访回,并于民国五年(1916)影印;而唯一保存宋刻本原貌的董弅刻本,先存“金泽文库”,后入前田氏的“尊经阁”,上世纪初才有珂罗版影印本传回国内,1959年我人文社以文学古籍刊行社的名义影印刊行了王利器先生校勘断句的金泽文库本,使公之于国内;1999年,金泽文库藏董弅刻本由中华书局再行影印,但由于学界对该版本缺乏专门的研究与整理,董弅本的价值并未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同。
余嘉锡先生断言:在三种宋刻本中,以“董弅本最佳”(见《世说新语笺疏·凡例》上海古籍社1993年版);朱一玄先生更明确地说:“现存最早的接近刘孝标注本的最完整的本子,是宋绍兴八年董弅刻本。”(见朱铸禹《世说新语汇校集注·序言》上海古籍社2002年版)通过校勘可以了解,董本与袁本确属两个系统,且确实更接近初始面貌。如:一·17(前汉码表门序、后阿码表该门内条目序号)“东莱不夜人”,不夜,诸本作“不掖”。“不夜”古县名,宋本是。八·3“伐恶退不”,不,袁本作“不肖”,实“不”当读作“丕”,“伐恶”与“退丕”为互文。八·43“虞预书曰”云云,别本作“晋书”,孝标时言“虞预书”,即指彼所著《晋书》也,八·54条中亦见“虞预书”字样,作“晋书”者,必定晚出。廿三·45孝标注“至于尸乡亭”,尸乡,袁本作“户乡”,《史记》在记述相关史事时即作“尸乡”,《集解》特引应劭语说明“尸乡在偃师”,袁本误。此类文本差异还可举出很多,虽然互有长短,但足可说明董本别一系统的自家面貌。
有鉴于此,我们以原初影印之金泽文库董弅刻本为底本,邀请上海复旦大学蒋凡教授等三位先生,对宋本《世说新语》进行校勘和评注,以期向学界提供一个与现今通行本属于不同系统的、现存刊刻时间最早、最接近刘孝标注本原貌的《世说新语》文本之整理、排印本。
(来源:《古籍新书报》2009年4月28日)
目录
前言上卷 德行第 言语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学第四中卷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识鉴第七 赏誉第八 品藻第九 规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下卷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羡第十六 伤逝第十七 栖逸第十八 贤媛第十九 术解第二十 巧艺第二十一 宠礼第二十二 任诞第二十三 简傲第二十四 排调第二十五 轻诋第二十六 假谲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俭啬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谗险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纰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
前言上卷 德行第 言语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学第四中卷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识鉴第七 赏誉第八 品藻第九 规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下卷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羡第十六 伤逝第十七 栖逸第十八 贤媛第十九 术解第二十 巧艺第二十一 宠礼第二十二 任诞第二十三 简傲第二十四 排调第二十五 轻诋第二十六 假谲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俭啬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谗险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纰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