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思和 日期:2017-01-05 16:16:36
从抗战爆发——1949年后——“文化大革命”这四十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个特殊阶段,战争因素深深地锚入人们的意识结构之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形态和思维方式。尤其当带着满身硝烟的人们从事和平建设事业以后,文化心理上依然保留着战争时代的痕迹:实用理性与狂热的非理性的奇特结合,民族主义情绪的高度发扬,对外来文化的本能排斥,以及因战争的胜利而陶醉于军事生活、把战时军队生活方式视作最完美的理想境界,等等,可以笼统地概括为战争文化心理。这种文理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作者简介
陈思和。复旦大学教授。主要学术方向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著有《巴金论稿》(与李辉合著)、《巴金研究的回顾和瞻望》、《中国新文学整体观》、《陈思和自选集》等。编年体文集《笔走龙蛇》、《马蹄声声碎》、《羊骚与猴骚》、《鸡鸣风雨》、《犬耕集》、《写在子夜》、《突集》.《牛后文录》、《谈虎谈兔》。随笔集《黑水南漫笔》等。
目录:
自序
1 当代文学观念中的战争文化心理
2 胡风对现实主义理论建设的贡献
3 我们的抽屉
——试论当代文学史(1949-1976)的潜在写作
4 试论无名氏的《无名书》
5 民间的浮沉
——从抗战到文革文学史的一个解释
6 莫言近年小说的民间叙述
7 试论90年代文学的无名特征及其当代性
8 碎片中的世界和碎片中的历史
——1995年小说创作一瞥
9 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
10 《马桥词典》: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性因素之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