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清志 日期:2017-01-05 16:34:34
是建築模仿電影,還是電影仿效建築。在李清志的《建築電影學》中強烈的透露:這兩項八大藝術中的重要角色,正在以密切的關係進行輸血、器官移植般的計畫。二十年代的電影《大都會》影響了八十年代的建築師高松伸,而後其建築作品又啟發了《蝙蝠俠》的場景……此類的推演和剖析在這本著作中,形成了獨特的思考主軸。……在「機械與科技」的年代裡,藝術已無法以「純粹性」來劃分界線,拒絕接受外來的影響。同樣的,消費者在黑暗的電影院中所接受的幻象、衝擊,在電腦大展或是百貨公司的專櫃上,都極有可能被實現。我們或酗~想到「原來電影也可以如此看」的當兒,作者卻肯定的表示:「本來就是要如此看電影!」並試著以評論開啟大眾對社會現象、空間演變及影像的敏銳力。因為,建築、電影工作者所專注的實驗室,也正是你我所處的時空
作者简介:
現職台灣實踐大學空間設計系副教授,美國密西根大學建築研究所建築碩士、淡江大學建築系畢業。建築學者、專欄作家 美國密西根大學(Ann Arbor)建築碩士現任實踐大學空間設計系專任副教授 酷愛旅行、攝影、閱讀、電影。自命為「都市偵探」,經常旅行世界各地,觀察各地都市空間文化,並加以分析解讀;同時也投身「台北學」研究,持續紀錄、觀察台北城的變遷,試圖為自己的城市作心理分析。為了提升大眾空間文化的素質,致力於建築空間文化的寫作,藉由電影、音樂等媒介,討論建築文化課題,開創「建築電影學」、「建築與音樂」的討論熱潮。多年來致力於大眾空間教育的推廣,於《室內》、《建築師》等雜誌,及《中國時報》、《中國晚報》、《自立早報》等媒體撰寫專欄。
著作:《建築電影院-閱讀電影中的空間意涵》(1993)、《台北大街風情》(1994)、《鳥國狂-世紀末台北空間文化現象》(1995)、《建築電影學-電影中空間類型的比較與解讀》(1996)、《都市偵探學》(1997)、《機械建築-機械美學與建築形式》(1998)、《建築散步-人體與都市的互動》(建築情報,1999)、《巴哈蓋房子-建築與音樂的對話》(田園城市,2000)、《台北方舟計畫》(2000)、《台北LOST&FOUND》(田園城市,2001)、《街道神話》(田園城市出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