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辛丰年 日期:2017-02-20 19:39:16
在后王朔时代,当“爱”这个字眼和“屁”成为同义词,沦为滑稽和笑料的道具的时候,我们抱着一丝宽慰和感激的心情,发现现实中居然还有一个雨果小说里才可能出现的人物――辛丰年,他有着一种刻骨铭心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他拥有一个情感丰富的心灵。辛丰年不是音乐家,也不是乐评家,却写出了许多音乐家或乐评家们根本写不出的音乐笔记。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谈音乐欣赏,面对浩如烟海音乐世界,作者选择曾经感动自己的曲目和音乐家,娓娓道来;第二、三部分为音乐杂感,作者谈音乐生活中的所见所感,谈音乐与文化,皆从自己亲身感受出发,文字精练而老辣。辛丰年先生文字往往千锤百炼,数十年写下的文章并不算多,集其艺术精华的《辛丰年音乐笔记》可算是弥足珍贵。
作者简介
辛丰年,男,1923年生,江苏南通市人。1945年投身革命。在部队中做过文化工作、新闻工作。1976年退休。抗战中家乡沦陷,因而连初中也没读完便失学了,幸有求知欲,读书自学成癖,老而更甚。音乐也是自修的。1939年忽然迷上了音乐。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竟成了“开蒙”的一课,从此便听了半个多世纪,最最耆爱的作曲家排次序是:贝多芬、舒伯特、德沃夏克、肖邦、德彪西、戴留斯。垂老之年又从莫扎特的音乐中找到了金光明极乐国土,但不管中、外、古、今、雅、俗,自己都感兴趣。历浩动而幸存,人虽老但耳犹聪;得以饱餐往昔可望不可及的美妙音乐,从中深味历史与人生,也便自觉不枉活了这一辈子。
目录:
辛丰年其人(代序)/严锋
上编
不必望洋兴叹――漫议欣赏曲目(一至十二)
求真难得真――听莫扎特钢琴四重奏有感
乐无定版
交响音乐是他的自由王国 ――贝多芬为同一歌剧写的四首序曲
贝多芬的“双语”
历史感与中国味――记刘雪庵先生
人也惆怅,乐也惆怅!――关于戴留斯
咀嚼“惆怅”
芬毕的踪迹
德沃夏克常驻我心中
《幻想交响曲》又一版本――听李斯特钢琴改编曲
柏辽兹会好笑的――肖伯纳评《幻想交响曲》的解说与舒曼的失误
文如其乐乐如其心――读柏辽兹《配器法》
乐史留名一过客――为迈耶贝尔勾像
中编
技、艺、名利?――读《西盖蒂论小提琴》(上、下)
为阿图尔?鲁宾斯坦传真
奇妙的和弦――无师自通的爱乐者、乐评家削白纳
乐狂自忏――肖伯纳忆自学乱弹琴
肖伯纳不搞作曲吗?
直言快语――肖伯纳乐评摘(上、下)
玻璃琴
机械歌喉自有其魅力
八音钟里的舒伯特
弦上语诗中乐
老唱片怀旧――百代老唱片珍品
谁来写中国名都交响乐?
《梦幻》重温
教我如何不想“它”
零落成泥香如故
唱片也是书
可信赖的导游人
钢琴文化片影――说说《钢琴名曲270首》
“普乐”功臣――听勃伦德尔弹《迪阿贝利变奏曲》
寄希望于中国钢琴文化――《钢琴演奏之道》读后
速度微妙
断连、分句、呼吸
改编功大于过
同题异曲异曲同工
“圣经”内外
盛宴如何安排?
曲不在大有韵则灵――小品怀旧
留珠还椟好
下编
还是太虚幻境里自在――读《瓦格纳作品舞台设计》
肖伯纳眼中与笔下的拜罗伊特(1889年所见)
以何种心态听?
做哪一种听众――学会倾听(一)
雅俗之辨
博览与精读――学会倾听(二)
转手买卖何如直接打交道
借助形象以思维――学会倾听(三)
不必唯形象思维――学会倾听(四)
弦内之音弦外听――学会倾听(五)
审美我为主――学会倾听(六)
共震
兼听则明冷暖自知
遇听上世纪末“大复调”
通而不同――《幻想曲》观后
乐史浮雕――读乐良友《协奏曲》摘介
相亲与疏离――中国文人与音乐的因缘
向太阳――漫说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一至四)
莫扎特家书
中学堂街琴韵美――爱乐记缘
后记――读辞书,记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