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赖德霖 日期:2017-02-20 22:00:27
本书由十五篇专题论文组成,围绕中国的近现代化追求与建筑的关系、民族国家与建筑的个性化命运、中国当代建筑中的西方元素与当代社会文化、现代政治空间中的中国建筑、中国现代建筑的总体风格研究等五个主题展开论述。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西学东渐对建筑发展的影响是否是以往历史上中外交流的又一次重复?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建筑的发展与古代和现代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为什么中国建筑长期发展缓慢,直到近代才有较大的进步?在今天改革开放的形势下,近代建筑史对我们的借鉴意义何在?这些问题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中具有重要意义,每一位学者都会直接或间接地遇到,并要对之做出自己的解答。
作者简介:
赖德霖,1962年出生于福建龙岩。1985年获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学士学位;1988年和1992年先后获清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94年秋至1997年夏,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讲师。1997年秋入芝加哥大学美术史系学习,2007年获得中国美术史专业博士学位。赖德霖先后担任《世界建筑》杂志兼职副主编(1996~1998年)和编委会委员(2003年至今)、《建筑师》杂志编委会海外编委(2002年至今)及美国欧柏林大学美术系讲师。现为美国路易维尔大学美术系助教授。
赖德霖的主要论著有《近代哲匠录——中国近代重要建筑师、建筑事务所名录》(主编,2006年,该书曾获2008年首届“中国建筑图书奖”);《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 (专著,2007年);《20世纪中国建筑》(杨永生、顾孟潮主编,1999年)、《西方建筑名作(古代~19世纪)》(陈志华、李宛华、陈衍庆主编,2000年)。
目录:
自序
现代中国与现代建筑
从上海公共租界看中国近代建筑制度的形成
梁思成“建筑可译论”之前的中国实践
设计一座理想的中国风格的现代建筑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叙述与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辽宋风格设计再思
中山纪念堂
——一个现代中国的宣讲空间
文化观遭遇社会观
——梁刘史学分歧与20世纪中期中国两种建筑的冲突
中国文人建筑传统现代复兴与发展之路上的王澍
受想行识
从马王堆3号和1号墓看西汉初期墓葬设计的用尺问题
《儒林外史》与明清建筑文化
鲍希曼对中国近代建筑之影响试论
28岁的林徽因与世界的对话
——《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评注
吴佩孚,吾佩服
北京的交通问题出自交通吗?
他山之石
雅典卫城山门朝向的历史演变及其意义
建筑中的创新
——从“三位最伟大的美国本土生建筑师”说起
关于勒柯布西耶住宅作品的建筑解读
富勒与设计科学
日本建筑观与思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