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支菲娜 日期:2018-11-16 09:26:21
《面向电影强国的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既是她博士论文的凝萃,也是她十数年深耕电影产业政策研究与电影艺术研究的心得。作为她的博士课程指导老师,能在见证此书诞生全过程之后捉笔成此序,我是欣慰的。
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始自2003年,十几年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毋庸置疑,中国是全球电影产业发展的强劲引擎。但同时,中国电影也面临着建构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进一步提升国际地位的多重压力。这与中国正处于文化大国的崛起过程中、正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的环境是相统一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文化发展的水平和地位,与中国目前的经济水平和地位还很不相称,还需要不断发展、推陈出新。***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有责任承担起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任。因此,如何完成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转变,并进而巩固作为电影强国的地位、**世界电影文化与电影产业的发展,成为中国电影发展必须认真思考而且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20世纪50年代,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成千上万人组织起来,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时间内成功完成“两弹一星”的研发任务。为完成这项大规模的科学技术工作,钱学森先生在实践过程中开创了一套既有中国特色又有普遍科学意义的系统工程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并进而建立起“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他明确指出,“系统科学是从事物的整体与部分、局部与全面以及层次关系的角度来研究客观世界的”,“我们提倡的系统论,既不是整体论,也非还原论,而是整体论与还原论的辩证统一”。直到今天,这套系统科学理论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对于中国电影而言,系统科学理论亦有指导意义。中国国内电影领域的先行研究,更多关注的是电影本体、电影艺术、电影史论等领域。随着电影产业化改革的深入,电影产业研究逐渐兴起。但不可否认的是,对电影产业发展进行战略性、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仍显凤毛麟角。也正因为电影的多重属性,其相关研究就不能局限于单一学科的一种方法论,需要有跨学科、跨领域、跨层次问题研究的,系统集成的思维体系和总体设计。支菲娜的《中国电影强国建设发展战略》正是以系统科学为出发点,从一个前瞻性的角度,以电影学、管理学、经济学等交叉学科的方法来思考如何推动中国的电影强国建设问题,并取得了重大突破。
支菲娜潜心电影学研究并为国家电影产业发展献言献策。她凭深厚的学养而练就较为敏锐的观察力与判断力,倚长期持续的比较研究经验而具有较为广博的国际化视野,借工作身份之利而得以较为全面准确地把握中国电影政策走向与产业发展实情。因此,她的研究既具有实用性,又富于学理性;既站在决策参考的角度而忧,又置身市场发展的蓬勃而喜。2013年9月,支菲娜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16年6月,她又以优异的博士论文成绩毕业;犹记得她答辩当日,不但其理论素养、职业担当和学识见地获得答辩委员会全体老师赞许,答辩委员会主席饶曙光老师更盛情邀请她将博士论文纳入自己正在推动的“电影强国建设与国家文化安全”丛书中出版。相信她的《面向电影强国的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不但为她的学生生涯画上圆满句号,也将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研究领域重要的学术著作。
支菲娜是一位年轻的学者。此前她在学术领域积累的成果,不过是在电影学和文学等领域中的小积跬步。她在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统计学方面的交叉学科研究方法方面,仍显步履蹒跚。因此,《面向电影强国的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仍有尚待提升之处。我们寄厚望于她以勤补拙,能在电影产业与电影文化研究方面更加青云直上,为中国电影产业与事业的发展切实发挥智囊作用,为中国的文化自信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