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波 日期:2018-11-16 09:56:51
《诠释与重塑:基于社会文化学的王羲之及其书法接受史研究》从一个新颖的视角,对东晋以来关于王羲之的知识的来源、对王羲之形象的建构、不同区域、阶层的人对王羲之及其书法的态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古人对王羲之的推崇、对王羲之及其书法的接受是一种文化建构行为,在“崇王”观念的驱使下,人们对王羲之及其书法的形象进行了一系列的诠释与塑造。王羲之真实的形象及其书法风格与后世个人的理解并不是完全契合的,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使个人、群体的阐释以致重塑成为可能,王羲之及其书法接受史正是在这个空间中得以发展、演变的。在后世对王羲之及其书法的接受过程中,偏离和重构现象一直存在。人们从各自的语境出发,在所能接触到的王羲之相关文献和书法作品中进行有意识地选择、增删、编排、诠释,使文献的原始意义发生偏离,重构出新的王羲之形象和书法风格。有时候,甚至还会出现在这偏离和重构的基础上发生进一步偏离和新的重构的现象。也就是说,“崇王”观念具有累积效应。通过诠释和重塑所建构起来的王羲之及其书法的形象,与真实的王羲之及其书法形象产生了偏离。但这种偏离通常都被世人当作历史的真实而接受。“崇王”观念还存在着区域人文结构,不同的区域社会、阶层构成表现为不同的“崇王”观念,对王羲之及其书法有着不同的接受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