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叔河 编订 日期:2019-03-28 02:48:37
严格说来,这不能算是一本书,而是写满名人题咏的一部卷子。所谓“卷子”,原是书画装裱的一种形式,而此卷子则始成于晚清光绪年间。林屋山,就是今天太湖西侧的洞庭山。卷子上画的是林屋山的老百姓送米图。送米给什么人呢?是给当地的巡检(相当于今天的一个镇长,zui低的一级公务员)暴方子。为何要送米给他呢?原来这暴方子是河南滑县人,也是一个读书的士子,为政清廉,刚直不阿,光绪十六年底(1890年),因得罪上司而遭罢官。暴方子丢了官后境遇窘迫,“债累满身,一钱不存”,不但无钱搬家,甚至连下锅吃饭的米都没有。林屋山当地的老百姓得知内情后,很替他打抱不平,便出来援助他,有的送来几斗米,有的送来几担柴,一月之内竟“蔓延至八十余村,为户约七八千家”。老百姓的这种自发行动,不但是对一个清官的同情支持,也是对腐败官府的一种抗议,更是一次民意的大展示。为此,太湖厅、苏州府和江苏省各级政府大为震惊,要求“严密查访,从严惩办”。可暴方子却不惧怕强权,认为“山民馈送柴米,此乃万众心情所愿,怨者不能阻,爱者不能劝”,自信这是一件光明正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