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元亨 日期:2021-08-18 13:50:38
《客家文化美学》这部客家文化审美的作品,恐怕是不拘一格的学术著作。
如同当年全凭灵光一闪,竞不舍昼夜写下一部《客家圣典》一样,在写《客家魂》三部曲之际,并没想到还会派生出这么一部作品,可临近收笔了,却突如其来了灵感,竟一发不可收,以至被海外学者称之为“带有浓厚‘客家魂’的客家圣经”,成了一部无论于他个人,还是对整个民系都具有异乎寻常意义的经典之作。
说“不拘一格”,是指它没有寻常学术著作那种严格的规范、严谨的体例以及严密的逻辑,其实,这恰好是中国治学的传统,从老庄,到刘勰、钟嵘,一直到20世纪的钱钟书,其学术著述,曾几何时去建构什么体系与规范,然而,其博大精深,却是任何一个体系也划不进去的,取这种开放的态势,只会超过体系、逼近真谛,而不会作茧自缚。当然,这里不敢以这本小书与他们相比,但是,在神圣的学术中,如今缺的不正是这种敢于独抒性灵的自由个性么?
的确,要高度概括客家文化的审美特征,并非易事,很容易顾此失彼。因此,不定于一尊,不轻易下断语,只是尽可能地展示,才是明智之举。艺术的东西,很多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
客家是中华民族汉族的一个重要民系,全世界拥有近亿之众的客家人——其数量当是吉卜赛人的十几倍。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对其的了解,还只停留在直观、简单的层面上,多是一言以蔽之:不就是从中国北边迁到南方的一部分汉族人么?就算是客家人自己,也不甚了解自己。
然而,可以说近代以来,客家人似乎是一下子从地下冒出来的——蛰伏了不知多久,洪秀全、杨秀清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及义军主体均为客家人;戊戌变法中,刘光第等亦是客家人,且不说黄遵宪、丘逢甲等有影响的人物了;到了辛亥革命,客家人更是数不胜数,从孙中山、姚雨平、廖仲恺、张民达、邓仲元、邹鲁,到邓演达;而中国革命的元戎,从、叶挺、,到、廖承志、杨成武、杨勇、王首道……光这个名单,便成了一个不解的历史之谜。他们为何骤然间一啸冲天,而且是作为一个群体走向了成功与辉煌?一部近现代的中国史,无论是政治史、军事史,还是文学史、艺术史,少了他们,是不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