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古兆申 日期:2021-09-19 10:51:46
本书即终于对昆曲音乐性、演唱的审美传统的研究以及曲唱理论的梳理,此外还从净末丑等脚色的演变、剧本的当代改编和昆剧生态环境的重建几个方面探讨昆曲该如何传承、保护和发展。本书在昆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有特别的意义,对喜爱昆曲的读者来说,提供了一个学习与思索的空间。
作者是香港著名的学者和文学评论家,曾任《汉声》和《明报月刊》等杂志主编,二十余年中沉迷于昆曲的欣赏、习唱和研究,近年来更参加昆剧的创编、舞台制作和推广,2004年他参与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公演引发了相当的反响,吸引了一批年轻人喜欢上昆曲。
本书即终于对昆曲音乐性、演唱的审美传统的研究以及曲唱理论的梳理,此外还从净末丑等脚色的演变、剧本的当代改编和昆剧生态环境的重建几个方面探讨昆曲该如何传承、保护和发展。本书在昆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有特别的意义,对喜爱昆曲的读者来说,提供了一个学习与思索的空间。
作者是香港著名的学者和文学评论家,曾任《汉声》和《明报月刊》等杂志主编,二十余年中沉迷于昆曲的欣赏、习唱和研究,近年来更参加昆剧的创编、舞台制作和推广,2004年他参与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公演引发了相当的反响,吸引了一批年轻人喜欢上昆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