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闫桢桢 日期:2022-06-16 08:01:10
在“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生研究中,“边疆音乐舞蹈大会”是一个很好有趣的“事件”。它一方面被学界高度肯定,强调其原生性的意义,另一方面,它又被“巧妙”遗忘,诸多学者无意识地将其没入隐隐约约的宏大历史之中。这也就凸显了记忆和遗忘的辩证逻辑;记忆乃是社会性的集体工程,而遗忘却比记忆更加消耗精力和资源。本书尝试以此为切入点,回溯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生轨迹。通过梳理“中国民族民间舞”从业群体、审美形态的发生与发展,探索这一审美符号系统生成的复杂原因与时代特性。同时,从“文化记忆”的理论视角,重审“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科发展中有关“边疆音乐舞蹈大会”的“记忆”策略,并以此为案例,呈现“记忆”建构过程中的话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