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松苗 日期:2023-04-09 01:51:46
本书从字源学出发,仔细梳理了“无”自身的内在结构,并严格基于《庄子》文本,对其中的“无”进行了细致地分类和深入地分析,揭示出《庄子》之“无”既不是空无,也不是虚无,而是蕴含了三大类共六层含义:一是“有”之中或之外的“无”,即与“有”共在的“无”(如“乐出虚”的虚);二是“有”之“无”,即“有”的隐藏或“有”的缺失(如“中道夭”的夭折);三是作为否定的“无”,即对人为之“有”的否定;四是作为“忘”的“无”,即对自然之“有”的超越;前四种“无”因为都与“有”相关,所以拙著统称之为形而下的“物”之“无”,那么第五种“无”则是形而上的“道”之“无”,因为“物”之“无”之所以可能,就在于“道”之“无”,即“道”是以“虚”“静”“恬”“淡”“寂”等虚无性形态存在的;第六种“无”是“无无”,即保证之“无”,它要否定任何将“无”变成“有”的企图,正是在不断的否定和自我否定中,“有”不断地生成和完成,世界得以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