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德]卡尔·洛维特 日期:2017-02-19 09:44:46
有什么能够解释一位拥有出色怀疑精神的哲学家对另一位哲学家的喜爱?最大的可能就是两者在认知上拥有相类似的精神脉冲,比如尼采对叔本华,科耶夫对黑格尔,洛维特对布克哈特。
雅各布·布克哈特是19世纪杰出的文化史、艺术史学家。他一生中目睹了19世纪传统的衰败和20世纪革命兴起的交替过程,并成为革命时期的激烈反对者而极力否认国家和工业觉醒背后的进步信念。洛维特很早就从布克哈特的文章中发现了一个核心为批判新时代历史哲学的思想,并由此用“在历史中间的人”标注布克哈特的立场,他在布克哈特避开政治、转向文化和艺术史的精神轨迹中察觉到了一种哲学上的本真意义——这是自黑格尔以降的哲学传统所匮乏的东西。
布克哈特按照自己的原则(人是受苦者和做事者)考察历史,并不借助“富有情感的反思”,也不借助“概念的眼睛”,他要的是一个独立之人的自由目光。
——卡尔·洛维特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卡尔·洛维特(Kar l?with) 犹太裔德国哲学家。1897年生于慕尼黑,纳粹主政时流亡意大利、日本、美国等地,1952年返回德国,于海德堡大学哲学系任教至1964年退休,1973年逝世。一生著述遍涉神学、历史哲学、社会哲学和思想史研究,但无论生前逝后均长期处于汉语(甚至英美)学术界的视野之外。德国麦兹勒(Metzler)出版社在其辞世后为之出版九卷本的作品全集(1982-1988)。
译者简介:
楚人 197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专业,译文有莱纳·赛普《富有阴影的国度: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关于时间、生存与死亡的对话》。
目录:
布克哈特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态度1
布克哈特,在历史中间的人33
序言34
布克哈特与尼采36
语言、哲学、科学的关系77
布克哈特历史观中的人性立场105
对布克哈特决定不问政治的历史解释148
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过渡183
布克哈特用历史眼光考察当前世界所形成的后古典理论275
布克哈特的“文化”史295
有关布克哈特的评注301
《时代转折的形象》302
《布克哈特:强力与自由》/《布克哈特:反思历史》306
《布克哈特,西方人的解释和证据》309
《布克哈特书信集》,第一卷311
《布克哈特书信集》,第二卷和第三卷312
《布克哈特书信集》,第四卷和第五卷314
文献说明317
读后记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