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宜明 日期:2017-02-19 10:16:12
中国哲学不是起源于惊诧,而是起源于忧患,起源于天下苍生无尽的疾苦留在那些智者心灵中的痛楚和悲悯,以及对这些疾苦和痛楚的大无畏担当。本书是这样一种尝试:打破既有的根据西方哲学知识论体系来处理中国传统哲学的习惯,打通认识论学说、本体论学说、人性论学说和理想人格学说、道德学说和社会政治学说之分野,根据中国传统哲学自身的理论思维方式,以“天人关系”、“心性关系”、“义利关系”和”名实关系“为骨架,重现先秦儒家哲学知识论体系的展开过程,及其在现实性与理想性、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之间的知识论特征。
作者简介
崔宜明,安徽桐城人,1955年10月出生。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从事伦理学和中国哲学的研究。
代表著作:
《生存与智慧——庄子哲学的现代阐释》(1996)
《道德哲学引论》(2006)
《中国伦理十二讲》(2007)
论文:
《康德哲学中的自由理论——在自由意志与自由权利之间》(2010)
《原儒精神论》(2011)
《21世纪的世界与中国哲学》(2013)
《孟子义利学说辨正》(2014)
目录:
总序 1
导言 1
第一章 原儒精神论 21
第一节 博施于民与”仁“ 23
第二节 浩然之气与”义“ 31
第三节 情文俱尽与”礼“ 43
第二章 天人之辩 55
第三章 心性之辩 152
第四章 义利之辩 220
第五章 名实之辩 252
余论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297
参考文献 326
附录 21世纪的世界与中国哲学 329
跋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