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海峰 日期:2017-02-19 10:25:24
本书立足唐代讨论佛教与法律之间的互动关系。佛教的慈悲平等观念与法律的公平正义理念有共通之处。佛法在于劝人为善,强调慈悲平等;法律旨在禁人为恶,体现公平正义,两者极具相似性。佛教在宏观、微观两个层面都影响到唐代的立法、司法和守法。同时,唐代统治者利用法律规范佛教的有序发展。法律尊重佛教自身特点,给予理解和支持,取消了僧徒跪拜君王、僧徒同俗推勘的规定。
本书的研究涉及佛学、哲学、佛教史和中国法制史等领域。佛学领域主要涉及对佛教经典的理解、基本教义的领悟与戒律修持的认识等问题。哲学领域主要涉及佛教教义中所内涵的辩证法思想,诸如中观论、唯识论等。佛教史领域主要涉及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发展、学派等以及对僧传等资料的分析。张海峰编著的《唐代法律与佛教》主要的研究任务基本落在中国法制史领域,通过法律史的视角来分析佛教与法律的互动关系。在中国法制史领域,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寻儒家与道教对传统法律的影响,而对佛教影响中国古代法制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是把佛教与道教或者其他神学思想放在一起,从宗教或者神学的角度来进行法的宗教性研究,或者从更广义的角度出发研究法与宗教的关系问题。通过前文对学术史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当前法制史领域对佛教影响中国古代法制的论题尚未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和阐述。 作者简介
张海峰,男,1978年牛,汉族,浙江湖州人。先后求学丁浙江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东政法人学,2012年获法学博士学位(法律史)。2004年硕士毕业后一直在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检察院工作。在《比较法研究》、《法学杂志》、《现代法学》、《西南政法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法学专业论文十余篇,出版《卡多住:声望的研究》(译著)。
目录:
总序
导论
一、选题缘起
二、学术研究回顾
三、本书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佛经义疏与《永徽律疏》
第一节 佛经义疏的产生、流变及其特点
一、义疏的产生
二、义疏的流变
三、义疏的特点
第二节 《永徽律疏》与义疏的关系
一、疏议——现在流行的名称
二、疏义——曾经出现的名称
三、律疏——本来适用的名称
四、律和律疏体例不同且分刊颁行
第三节 《永徽律疏》注疏方法的特点
一、律疏立足以往成果
二、律疏强调整体解释
三、律疏注重学理解释
四、律疏实现完整解释
第二章 佛教语词对唐代法律术语的影响
第一节 唐律“十恶”一词的佛教渊源
一、“十恶”的两种含义
二、两种“十恶”之间的关系
三、取名“十恶”的原因
第二节 唐赦令中“五逆”一词的佛教渊源
一、唐代“五逆”一词的法律渊源
二、“五逆”一词最早出现在佛经中
三、“五逆”的佛教本义
四、“五逆”的法律含义
第三节 唐律断屠月的佛教渊源
一、断屠月的由来
二、唐代断屠令的发布与实施
三、断屠月禁止行刑的法律规定
第三章 佛教对唐代法律意识的影响
第一节 佛教对唐代立法意识的影响
一、武德、贞观两朝君主的佛教观念
二、主持修律大臣的佛教态度
三、佛教教义影响立法意识的具体表现
四、佛教影响唐代立法意识的原因
第二节 佛教对司法意识的影响
一、司法人员的佛教意识
二、佛教对唐代“恤刑慎杀”的司法意识的影响
三、地狱观念下的司法实践
第三节 佛教对守法意识的影响
一、唐代普通民众对佛教的意识
二、普通民众信佛对守法意识的影响表现
三、佛教对守法意识发生影响的优势
第四章 唐代法律制度对佛教的规范
第一节 唐代行政法律对佛教的规范
一、唐代管理寺僧的行政机构
二、唐代佛教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
三、唐代规范佛教的行政法律制度的特点
第二节 唐代刑事法律制度对佛教的规范
一、唐代法律中涉及佛教的刑事法律规定
二、刑事法律规范佛教的基本罪名
三、刑事法律制度规范佛教的特点
第三节 唐代经济法律制度对佛教的规范
一、唐代法律对寺僧土地的规范
二、唐代法律对佛教社会救济事务的规范
三、唐代法律对佛教从事典当行为的规范
第四节 唐代法律规范佛教的三个具体问题
一、僧侣跪拜君亲
二、僧道列位
三、僧尼犯罪不同俗勘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