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艾兹拉·贝达 日期:2017-02-19 22:39:49
《平常禅:活出真实的自己》内文由浅入深,逐渐引领读者进入身心实修体证的动力过程。在第一、二、三章中,作者先试图提醒我们不要逃避困境,要把困境视为道途;遭受打击时,必须学会将注意力转向内在,而不要习惯性地归疚于别人。接着他开始阐明实修生活的真义及厘清信念系统的方法。第四章的体证和目睹以及第六章静坐的三个面向,是本书最具有独门见地的方法概论,在其中艾兹拉为我们厘清了一个重要的观念,那就是“体证”与“觉知身体的感受”乃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实修体悟。通常在身体上进行觉察时,我们可能会经验到前文所提到的三昧或三摩地——一种完全融入于客体的专注状态,但这种专注状态只是修行的初阶境界,因为从“体证”的肉度来看,专注于某个特定目标的定境仍然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艾兹拉沿用了3+3的默观练习,来帮助修行人将三种不同面向的感官觉受同时纳入觉察,并配合着呼吸来进行。如果能不断地做这项练习,觉知的范围就会逐渐拓宽,到了某个时刻,我们很可能会突然跳进“纯然目睹”的空间,那时我们就不再认同惯常的自我感了。
第八、九、十、十一章则细腻地剖析了转化愤怒、恐惧、痛苦及烦恼障的实修体悟。艾兹拉毫不掩饰地描述了自己所经历的慢性病史中的忧患意识,以及种种用心转化业习性的体证,令人不禁感叹东方的许多禅修导师虽有证量,却往往无法或不愿充分言传实修过程中的挣扎及起伏,只以意会式的含糊语言引人入胜,以致于丧失了禅的平等性和直朴精神,而流于威权操控式的教导。
《平常禅:活出真实的自己》从介绍禅法修持的基本要点出发,继之以禅法如何对治心念、转化烦恼为抒发主题,最后以觉醒慈悲之心成就圆满修行之功作结,层次井然地盘旋铺叠而上。贝达禅师以三十年实修之功为基础,于本书字里行间所传达的,悉是禅宗心法的要义。他不落传统名相窠臼,在我们日用平常的具体情境中,云淡风清地刻画出禅者绵密的心地功夫,突显了他对“至道无痕”的生动体悟。书末所载贝达禅师个人参与临终照顾的个案纪实,尤其可圈可点,使读者清楚认识到不假修饰地直下承接自己种种不完美的起心动念,才是禅修的真正精神,读来令人欢喜动容。
生命的本质是爱,生命的烦恼因此也是爱,禅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去爱而又没有烦恼的智慧。但是智慧的撷取,舍弃参与生命的苦难,即别无他途。本书既是作者生命苦难参与的分享,也是邀约读者共同参与生命苦难、透显生命新机的开始。 作者简介
艾兹拉·贝达(Ezra Bayda)
艾兹拉·贝达是一位平常心禅学派的禅师,1998年正式成为夏绿蒂·净香·贝克(Charlotte Joko Beck)的法脉传人。他修习禅定长达三十多年,目前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的禅修中心任教、写作及生活。
艾兹拉·贝达更换过三种行业——老师、电脑程序设计师和木匠,患过免疫系统失衡的疾病和摄护腺癌,并从事过临终关怀工作。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加上诚恳而精确的实修态度,使得他的教诲每每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明晰度。
目录
译者序:依法不依人推荐序导言第一部分 修持的基本要点第一章 未经揭露的恐惧第二章 “正常人”的生活第三章 能否友善地对待自己第四章 体证和目睹第五章 第八十四个烦恼第六章 静坐的三个面向第二部 转化情绪烦扰的方法第七章 替代式的人生第八章 如何转化愤怒第九章 如何转化恐惧第十章 如何转化痛苦第十一章 如何转化烦恼第十二章 工作与修行第三部 生活在禅中第十三章 刚与柔第十四章 随它去第十五章 慈爱第十六章 慈爱观第十七章 觉醒慈悲之心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代跋)
译者序:依法不依人推荐序导言第一部分 修持的基本要点第一章 未经揭露的恐惧第二章 “正常人”的生活第三章 能否友善地对待自己第四章 体证和目睹第五章 第八十四个烦恼第六章 静坐的三个面向第二部 转化情绪烦扰的方法第七章 替代式的人生第八章 如何转化愤怒第九章 如何转化恐惧第十章 如何转化痛苦第十一章 如何转化烦恼第十二章 工作与修行第三部 生活在禅中第十三章 刚与柔第十四章 随它去第十五章 慈爱第十六章 慈爱观第十七章 觉醒慈悲之心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代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