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周兴 日期:2017-02-20 00:40:25
所谓“存在”与“超越”,并不是说我们要活着、要存在,我们要力争上游、要奋勇前进。Being和Transcendence,我把它们当作欧洲—西方哲学(形而上学)的两个核心词语和基本课题,标志着以”本质—存在学” (essentia-ontologia)和“实存—神学” (existentia-theologia)为代表的西方哲学文化的根本思想方式和精神品质——这自然也是受了海德格尔的启发。正因此,这个Being和这个Transcendence,成了汉语学界最难译解的西哲词语,关于两者(以及与两者相关的词族)的翻译难题,至今仍然不断纠缠着我们。
作者简介
孙周兴 1963年生,浙江绍兴人。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地质学系,获理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1996年起任浙江大学教授;1999—2001年在德国Wuppertal大学从事洪堡基金课题研究;2002年起任同济大学教授;现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讲座教授,兼任同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人文学院院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哲学、现象学、艺术哲学。著作有《语言存在论》(1994、2011年);《我们时代的思想姿态》(2001年)、《后哲学的哲学问题》(2009年)等。编作有《海德格尔选集》、《欧洲文化丛书》等。译作有海德格尔的《在通向语言的途中》、《林中路》、《路标》、《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尼采》、《哲学论稿》等以及尼采的《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权力意志》等。
目录:
自序
学术翻译的几个原则
——以海德格尔著作之汉译为例证
基础存在学的先验哲学性质
——从《存在与时间》的一处译文谈起
海德格尔《哲学论稿》的关节和脉络
海德格尔《哲学论稿》几组重要译名的讨论
附录一:《哲学论稿》德—英—中译名对照表
附录二:失败的西哲汉译?
翻译的限度与译者的责任
——由安乐哲的汉英翻译经验引发的若干思考
存在与超越
——西哲汉译的困境及其语言哲学意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