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冬梅 日期:2017-05-12 10:48:15
《造像的法度与创造力——西藏昌都嘎玛乡唐卡画师的艺术实践》这本著作是一本研究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人类学著作,更是一部扎实而翔实的关于唐卡画师文化艺术实践的田野民族志。对于西藏唐卡这样一种与佛教宗教修行与实践相关的艺术形式进行深入的田野研究是一种新的尝试,作者富有勇气地担当起了这个使命。
作者简介
刘冬梅
重庆市人,2011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获人类学博士学位。现为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艺术人类学、藏族传统美术方向研究及相关教学工作。
目录:
序言一
序言二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我与西藏艺术结缘
二、从艺术到人类学
第二节 研究回顾与反思
一、艺术人类学与实践转向
二、对唐卡造像艺术研究的回顾及思考
第三节 理论视角
一、从观念到唐卡——文化感知体系中的艺术生产与个体能动性
二、以唐卡画师为中心的四重组织模式——从艺术生产出发的整体论
第四节 研究方法:体验式的田野工作民族志
一、从亲历到体行:从亲历日常生活到体行艺术实践
二、从研究文本、图像到体验生产过程:从视觉主义到多感官研究
三、民族志书写:呈现步步深入的田野过程
第一章 田野:遥远的地方与流动的人群
第一节 寻访嘎玛乡:进入地方性的社区
一、行程与经历
二、民族民间手工艺术之乡:嘎玛乡
三、画师之村:比如村
第二节 对田野的再思考:社区与社群
一、两位老师:从嘎玛乡再到昌都
二、一项多点田野研究:嘎玛乡画师的艺术实践
第二章 一个地方性的绘画史
第一节 小地方的大历史
一、嘎雪:嘎玛寺之下的部落
二、“跃进新时代”的嘎玛区
第二节 历史中的画派与地方
一、一个画派,三地画风
二、教派与画派:寺院与画派传承地
三、嘎雪·嘎玛嘎赤:画派在地方的传承史
第三章 赋神予形:造像的观念
第一节 起源故事:绘画的神性
一、神授绘画
二、神变画师
第二节 造像:将神灵有形化
一、发心:造像的各种动因
二、佛之相:以差异表达神性
三、绘画语言的选择
第四章 阐释造像量度:绘画的法则与实践
第一节 学画量度图:不同的学习方式
一、我的第一课
二、学习造像量度的不同方式
第二节 法中之度:不同的造像量度
一、关于造像量度的文献:历辈大师的再注解
二、不同的造像量度图:画派之别
第三节 美与法度:对如何运用造像量度的争论
一、造像量度与美:打线与不打线之争
二、造像之美:法度之内的创造
第五章 绘制唐卡:场景中的感知与个体能动性
第一节 绘制唐卡的场所与人
一、选择场所
二、个体与他人的互动
第二节场景中的绘制过程:感知与表述
一、体悟与表达:起稿的因循与创造
二、心境与画境:感知与赋彩工艺
三、心力的凝聚与倾注:赋予唐卡生命力
第六章 唐卡的未来:在遭遇艺术商品化时的自我审视
第一节 由唐卡艺术博览会引发的困惑与对话
一、唐卡艺术博览会中的嘎玛乡画师
二、审美评判:嘎玛乡画师的困惑
第二节 经历“文化遗产”:再问什么是嘎玛嘎赤
一、被强调的“本真性”:嘎玛嘎赤唐卡的形式特征
二、形式与权力:嘎玛嘎赤传承地与传承人之争
第三节 遭遇“艺术”:再问唐卡是什么?
一、创造力与个人风格:唐卡是不是艺术
二、唐卡如何创新:嘎玛乡画师的探索
结论 造像的法度与创造力
一、遵循法度:一种能动的选择
二、唐卡的价值:信仰的艺术
三、理想的美:永恒的信仰与实践
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文献
二、英文参考文献
三、藏文参考文献
附录
一、历辈噶玛巴世系表
二、多线索的嘎雪画师传承表
三、造像量度单位名称及换算表
四、嘎玛嘎赤画派常用颜色表
五、嘎玛乡的一年生产生活周期表
六、嘎玛乡日常生活消费品及物价表(2010年)
七、汉藏译名对照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