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效雷 日期:2018-11-18 09:42:49
《中国古代诠释史纲要》在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有意识地借鉴“视域”“先行结构”等诠释学理论,详人所略,钩玄提要地系统梳理了孟喜、京房、荀爽、郑玄、虞翻、王弼、程颐、朱熹、吴澄、来知德、王夫之、李塨、焦循,以及高邮王氏父子的《周易》诠释的突出成就,于微观考据和宏观论述都时出新意,可作为《易》学经典名著的导读之作。
《周易》是以卜筮为外衣的富含哲学智慧和历史经验的指导人生决策以趋吉避凶的上古巫史文化的百科全书。“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自然界的星转斗移,寒来暑往,社会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灭亡,人世间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这些,都是周流于天地宇宙间的规律,《周易》囊括了这些规律。《周易》的结构包括《易经》和《易传》。《易经》由卦名、卦象、卦爻辞组成,《易传》是对《易经》的诠释。“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授后人。”《易经》的意旨,后人不明,需要诠释,这一诠释工作,如同转了一道手,故名“传”。《易传》中的《系辞传》是对《易经》的通论性质的诠释,故又名《易大传》。《易传》中的《彖辞传》主要诠释《易经》卦辞。《易传》中的《象辞传》包括大象传和小象传,大象传诠释《易经》卦象,小象传诠释《易经》爻象。《易传》中的《文言传》诠释《易经》乾、坤两卦。乾为天,坤为地,故诠释乾、坤两卦者称《文言传》。《易传》中的《说卦传》的主要内容是八卦万物类象。《易传》中的《序卦传》诠释《易经》由乾、坤以至于既济、未济的卦序。《易传》中的《杂卦传》将《易经》64卦分解为32对,错杂其序而说之,故名《杂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