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秀华 日期:2018-11-18 11:02:20
作为汉代学术统制前夜的zui后一片海洋,《淮南子》汇聚了自天地开辟以来的百家异说和诸子群议,上至天文,下达地理,中通人事,无一不有,实是窥探中国上古文化的一面镜子。关于《淮南子》的学术地位,毋庸笔者置言,博学君子、硕儒雅士皆有至评。就当代治汉学者而言,《淮南子》也是一部难以跨越的典籍。张舜徽在《汉书艺文志通释·自序》中坦言:“余平生诱诲新进及所以自励,恒谓读汉人之书,必须精熟数种以为之纲。一日《太史公记》,二日《淮南王书》,三日《汉书·艺文志》,四日王充《论衡》;,五曰许慎《说文》。以为不精绎《太史公记》,则无以探史学之源;不详究《淮南王书》,则无以知道论之要;不通《论衡》,则不能广智;不治《说文》,则莫由识字。又必以《汉书·艺文志》溯学术之流派,明簿录之体例。精熟此五家之书以立其基,而后可以博涉广营,汇为通学。”①是以精熟《淮南子》为治学通博的基础。感佩斯言,笔者选取《淮南子》作为自已研治先秦两汉文学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