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幼蒸 日期:2021-11-18 20:23:33
本书按照现代跨学科方法论(解释学和符号学),对中国伦理思想史进行了全新阐释,主要目的是通过区分封建主义历史制度(儒教)和人本主义思想(仁学),突显中国仁学伦理学具有的时空普适价值。
本书认为,在古今中外不同学术语境的辩证互动中,中华历史文明显示出特有的仁学人本主义精神。这种仁学人本主义伦理学,由于其人性经验普适性、非形上学传统以及非神话性,具有协调世界上(以各种神话和超经验性逻辑为基础的)不同信仰传统的理性潜能。
《儒学解释学》把传统考据学、文献学和现代符号学、解释学结合,对传统思想史相关对象、课题及其概念和学科,进行全面的再组织和再表述,以此超越了历来国学、汉学、中国思想史的经验性论述层级,提升了对传统思想的意义和功能描述的准确性,目前在国内外均属于首创性成果。
作者在广泛的跨学科、跨文化框架内对不同而相关的学术领域课题进行了比较研究,这对于大多数习惯于单学科的专家学者来说,有助于其关注邻近学科的观点,对于诸传统学科扩大其方法论视野,具有一定益处。
本书的许多具体课题论述【如汉字概念语义学分析,传统学科的结构和功能分析,现代学科(甲骨学、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和古典学科(“五经”和“四书”)的有效互动关系,古典哲学和史学的互动关系等等】,不论读者的立场和学术背景如何,均可从中获得相应的启发。